近日,一組殲-16戰鬥機的高清圖片在網絡引發熱議,照片中殲-16亮出“肚皮”,其掛載方案十分吸睛,戰機中軸線赫然掛載着兩枚霹靂-15導彈,彰顯出強大的空戰實力。
殲-16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四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自服役以來,憑藉其先進的航電系統、強大的動力以及優秀的武器掛載能力,備受關注。此次曝光的掛載方式,進一步展示了殲-16的戰術靈活性和強大戰鬥力。
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先進空空導彈,其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擁有200公里甚至更遠的有效射程,遠超美製AIM-120D空空導彈。該導彈裝備主動雷達(AESA)+雙向數據鏈修正制導系統,能在80公里外精準鎖定如F-35大小的目標 ,具備極高的命中率。其獨特的氣動減阻設計,將跨音速阻力大幅降低,配合主動相控陣雷達,使空戰更具優勢。
殲-16掛載霹靂-15的組合堪稱絕配,兩者結合,極大地提升了殲-16的空戰能力。當殲-16掛載霹靂-15時,在空戰中可在遠距離對敵方目標發起攻擊,使得敵方戰機難以靠近,從而佔據空戰主動權。而且,殲-16作為重型戰鬥機,最大載彈量高達12噸,擁有12個大/中型掛載點(部分掛載點可替換成幾個小型掛載點),理論上最多可掛載12枚導彈。這意味着,殲-16在執行空戰任務時,能夠攜帶充足的彈藥,應對多目標作戰,具備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
此前,殲-16也曾展示過多種掛載方案,如內側掛點掛載霹靂-15遠程導彈,外側掛點掛載霹靂-10格鬥彈,這種組合兼顧了超視距作戰和近距離格鬥能力,殺傷範圍廣泛。而此次中軸線掛載兩枚霹靂-15,可能預示着在特定作戰任務下,殲-16通過優化掛載布局,進一步強化中遠程打擊能力。
殲-16掛載霹靂-15的畫面,不僅展示了我國戰機與導彈技術的卓越成果,也彰顯了我國空軍日益強大的實力。未來,隨着更多先進武器裝備的列裝和戰術運用的不斷創新,我國空軍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