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的加沙:以軍精銳受創,巴武裝展戰術威力,戰況膠着



戰爭總是殘酷無情的,它無情地奪走生命,在大地上留下深深的傷痕。就在不久前,加沙地帶上演了一出血淋淋的悲劇,雙方在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上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

6月10日,黎明剛剛撕開黑夜的遮羞布,拉法地區便被炮火籠罩。巷戰在這裡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建築物所剩無幾,到處是彈坑和斷壁殘垣。一支由24名以軍精銳組成的巡邏隊潛入了一處看似平靜的五層建築,無論是天助英勇還是走投無路,都未能預料到這將成為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就在他們以為獲得了暫時的喘息之際,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猛然炸開沉寂。建築頃刻間化作了遍地碎石,揚起的塵埃使人睜不開眼。原來,早在他們進入之前,炸彈就被精心布置在了這處建築的地基之下。這是一個針對以軍的精心埋伏,他們完全中了計。

濃煙滾滾,哀嚎不絕於耳。廢墟底下埋着無數橫七豎八的遺體,鮮血在石礫間涌流。一名年輕的以軍士兵被壓在混凝土碎塊下,徒勞地掙扎着。他的肩膀已經嚴重骨折,左腿也幾乎與身體分離,但他仍拼盡全身力氣大聲呼救:"快來人啊!誰來救救我..."這真是叫人心痛的一幕。


"撤離!立即撤離!"指揮官衝著通訊器大喊。很快,第669救援特種隊的直升機趕到了現場,可就在他們展開救援行動之時,敵方的迫擊炮密集開火,直升機不得不暫時撤離。

在敵我雙方的火力轟擊下,現場一片狼藉。待到火力終於緩減,特種隊員們終於得以接近重傷官兵。可悲的是,許多人已經傷重不治,只有少數重傷人員在特種隊緊急救治下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當天下午,以軍終於艱難地確認死亡官兵的下落。其中包括第84步兵旅所屬的4名軍官陣亡,以及1名軍官和5名士官重傷。此外,普通士兵陣亡和傷亡的確切人數至今仍沒有公開。


這無疑是一次重創。以軍在報告中不得不承認,此次行動遭遇了"重大安全突發事件"。面對敵方如此狡猾的戰術,他們的反應顯然過於遲鈍了。

直到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巴勒斯坦抵抗武裝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教訓。他們以巷戰為魂,將整個加沙城區變成一座座活着的戰壕堡壘。來犯之敵無一例外,都會陷入他們精心設置的包圍圈中。



此役不僅給以軍帶來沉重打擊,同時也極大地振奮了抵抗武裝的戰鬥意志。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像瘋狂的獵人一樣縱情獵殺,給以軍造成了更多傷亡。

6月11日,在約旦河西岸地區,一輛坦克遭到敵方的煤氣罐爆炸襲擊,導致車上的偵察連連長內特因哈爾受重傷,最終不得不截肢右腿。當天,內特因哈爾被授予了榮譽勳章,可見其傷勢之重。


與此同時,加沙地帶的戰局也在持續惡化。在一處峽谷中,敢死隊戰士們成功發射了多枚RPG火箭彈,連續擊毀了4輛以軍坦克和步兵戰車。緊接着,他們有組織地對駐紮在民居中的步兵發起猛攻,造成重大傷亡。

面對敵方如此彪悍的戰術,即使是久經沙場的以軍將領們也感到了很大的困擾。事實上,加沙作戰的司令官阿維羅森菲爾德准將早已因戰況不利而宣布辭職,可見內部的矛盾有多麼嚴重。

此次加沙之役給以軍上下帶來了巨大衝擊,打破了人們對他們的一貫刻板印象。一支久經磨礪、素有"無所不能"之稱的精銳部隊,竟然在這小小的加沙地帶陷入了泥淖之中,無法取勝。


從本質上講,這已經是一次失敗的戰役。只不過為了維護尊嚴,以軍方面不願正面承認罷了。按照戰略預期,他們理應在短時間內佔領加沙並解除武裝力量,但是到目前為止,戰事已經陷入了膠着狀態,朝着對方越來越難以承受的地步發展。


總的來說,這場戰役給以軍上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他們一方面在人員和裝備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面,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之一,他們在這次小規模城市作戰中的表現令人失望,暴露出許多戰術層面的缺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在戰火重重中學會了自我提升。他們牢牢掌控了地利,運用狡猾的地雷和伏擊戰術,將戰場變成了自己的主場。儘管目前局面對他們來說十分艱難,但這絕非潰敗的開始,反而是一次嚴峻考驗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