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借口“哈馬斯不放人質”,拜登“虛晃一招”

直新聞:美國總統拜登宣稱,要是以色列軍隊進攻拉法,美國將停止提供某些武器。但隨後他又說,要是哈馬斯釋放人質,明天就可停火。您認為這是美國在阻止以軍進攻拉法嗎?

特約評論員 陳冰:拜登暫停向以軍輸送某些武器,是針對以色列的,但兩天後,他又把矛頭指向哈馬斯,把釋放人質作為以軍攻擊與否的條件,顯然是說,要是哈馬斯不釋放人質,那以軍攻擊拉法就有理由了,美國也可以繼續向以軍提供武器。

美國國務院還發布了一個報告,評定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其中指出以色列可能在加沙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法,但拜登接受cnn專訪時又說,雖然以色列使用美國武器殺害了加沙的平民,但以色列並沒有越過“紅線”,美國將繼續確保以色列的安全。

這就是說,美國擔心美製武器被以色列拿來屠殺平民,但並沒有得出以色列違反了使用美國武器的條件,為今後繼續對以軍提供武器和軍援留下餘地。可以這麼說,拜登政府暫停向以色列提供某些武器,是場面上的話,主要是應對國內的反戰抗議和國際社會的批評,實際上美國恐怕並沒有停止向以軍輸送武器,也沒有說要停止供應哪些武器,所以對以軍進攻拉法是“網開一面”。否則,拜登也不會把矛頭指向哈馬斯,把以軍攻擊拉法的責任推到哈馬斯不釋放人質上。

既然美國暫停向以軍提供武器是虛晃一招,那為什麼要這麼做?主要原因是為了大選。拜登正面臨支持者減少的巨大壓力。年輕選民因為拜登無視加沙人道災難,而不願意支持拜登連任。美國多個大學爆發抗議運動,甚至需要出動警察暴力清場。美國的阿拉伯裔也不支持拜登的中東政策,這可能對拜登與特朗普的競爭產生嚴重影響。所以拜登高調宣布要減少對以軍援。

不過,對以色列減少軍事援助的任何決定,都帶有更大風險。以色列已經對美國作出回應,內塔尼亞胡說即便盟國不提供武器,以色列也將孤軍奮戰。以色列不聽美國勸阻,就公開暴露出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減弱了。為了保證美國的體面,避免以色列與其最大盟友出現歷史性裂痕,可能的結局就是美以繼續合作,美國允許以色列進攻拉法。美國的想法,被英國外相說出來了。卡梅倫今天說,如果英國不向以色列提供武器,那就是對哈馬斯的支持。拜登把以軍攻擊拉法的責任,推卸到哈馬斯不放人質,是一樣的邏輯。 

直新聞:以色列已下令拉法及周邊的的巴勒斯坦人必須撤離,這是否意味着拉法之戰不可避免?之後又會發生什麼?

特約評論員 陳冰:拉法的巴勒斯坦人已經踏上流離失所的艱難路途。按照以色列軍隊的估計,昨天有30萬人向西北人道走廊出發,前去避難。拉法是曾經的避難地,加沙北部遭遇以軍進攻,那裡的平民南下拉法逃難,現在又得北上,設法在加沙中部避難,真的很悲慘很可憐。而以軍基本上做好了進攻拉法的準備,以色列坦克佔領了隔離拉法東部和西部的主要公路,包圍了東側。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堅稱,以軍要進入拉法,剷除躲在那裡的幾千名哈馬斯戰鬥人員。由此來看,以軍對拉法發動地面進攻,恐怕是大概率的事。而攻擊的結果,就是更多的巴勒斯坦平民死亡,拉法被轟炸成廢墟,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更加困難,出現更大範圍的饑荒。美國大學的反戰運動,也會繼續跨過大西洋,向歐洲大陸蔓延。

但問題來了,以色列要徹底消滅哈馬斯的目標能實現嗎?也許很難。再接下來的熱點,恐怕就是討論以色列的政權更替了,內塔尼亞胡還能在位多久?

昨天以色列有好幾個城市舉行反政府遊行,要求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釋放人質而非新的軍事進攻,呼籲政府儘快採取措施,把被扣押人員活着帶回家。這樣的遊行示威已發生過多次,參加人數越來越多,要求內塔尼亞胡“立即下台”的聲音越來越大,通過提前選舉來搬走巴以“和談的障礙”。

不管美以政權是否更迭,加沙的和平和重建都是遙遙無期,據說清理廢墟都得花14年時間。巴勒斯坦人的苦難,仍將延續。

作者丨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劉立平,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