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改後,營級部隊也配備了多個專職參謀,其中最主要的叫首席參謀

參謀是各級作戰部隊中協助軍事指揮人員進行軍事謀劃、承辦具體軍事業務工作的專門人員,從職能不同角度來區分的話,我軍的參謀人員大致可以分為作戰參謀、訓練參謀、偵察參謀、通信參謀、裝備參謀、情報參謀等等類型。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參謀並不是哪一級部隊都可以設立的,例如此輪軍改前,我軍只有在團級及以上部隊中才可以設立專職參謀。這是因為團級以下部隊的規模太小、兵種數量不多、武器裝備有限,不需要專門設立參謀進行協助,而是只需要營領導班子進行直接指揮就足夠了。

但是,這種情況在軍改中就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誘因就是“合成營的產生”。眾所周知,發端於2015年的此輪軍改,其中一項重頭戲就是對部隊進行合成化改革,而處於最基層的合成作戰單位就是合成營了。所謂合成營便是指由眾多兵種、大量武器所組成的營級作戰單位,這類合成單位對於聯合作戰、系統指揮、協調配合的要求很高。目前,我軍的合成營主要可以分為輕型合成營(又稱“高機動化合成營”)、中型合成營和重型合成營三種;但無論是哪種合成營,幾乎都囊括了陸軍的所有基礎兵種,如步兵、裝甲兵、炮兵、偵察兵工兵防空兵等10多個兵種,此外合成營還需要加強同陸軍航空兵、空軍、特戰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的聯繫。

如此一來,要是還是像傳統的步兵營一樣只為合成營配備3名指揮人員就顯得遠遠不足了。要知道,哪怕合成化程度並不高的傳統美軍步兵營也擁有10多名參謀軍官,以及設有數十名從事指揮、通訊和信息整合的其他官兵。於是乎,軍改後,我軍的各個合成營也配備了多個專職參謀,按照分工不同可以叫作首席參謀、火力參謀、作訓參謀、情報參謀和戰勤參謀。其中,首席參謀在合成營的參謀班子中處於領導協調地位,類似於“合成營的參謀長”、都是由少校軍官擔任(且大多進入營黨委班子,參與營隊全面建設),而戰勤參謀往往是由優秀的士官擔任(主要負責後勤、裝備方面的管理保障工作),至於其他崗位的參謀則是由尉官擔任。

合成營雖小,但“車馬炮”俱全!要想保證合成營能夠隨時有效應對各種複雜情況,除了依靠營長、教導員和副營長等軍政領導的正確指揮外,還要切實發揮合成營參謀這支新生力量的“尖兵”作用,助推合成營各兵種、各作戰元素牢固的結合凝聚在同一條戰鬥力生成鏈上。畢竟,伴隨着軍事改革的深化落地、營級部隊地位的不斷突出,今後還會有越來越多的軍事指令會從合成營參謀班子這個“最小中軍帳”中發出。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關注、轉發;轉載請聯繫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