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海軍節|風雨無阻,只為“艦”你!

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紀念日。一早,“回家”的廣州艦、回到“出生地”的阿壩艦懸掛滿旗,面向預約群眾開放。當天,近2000名群眾趕來廣州港近洋碼頭,“零距離”感受軍艦魅力。

現場:海軍節當天,他們圓了“登艦夢”

清晨,廣州暴雨如注,但風雨交加擋不住市民群眾對海洋國防、對海軍的熱情。留言牆上幾乎貼滿了市民群眾的祝福:“祝人民海軍生日快樂,越來越好”“乘風破浪,向海圖強”“謝謝你們保衛祖國”“海軍叔叔加油”……

大家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有序參觀兩艘艦艇。他們爬舷梯、登甲板,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近距離感受到了海軍官兵的工作、生活等情況。在碼頭區域,不少市民群眾在留影區與兩艘戰艦合影留念,還有一些小朋友在互動區域體驗特色旗語、打繩結等海軍特色科目。

其中,一個小男孩跟着海軍官兵認真地學習單套結的打法。孩子媽媽歐陽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是個小軍迷,特別嚮往海軍。當天早晨7時,她帶着孩子從海珠區出發,駕車趕來南沙參加活動。“這次艦艇開放活動,孩子盼了整整一年。活動太火爆了,預約成功後,我們特地幫孩子跟老師請了假。”

同樣請假趕來碼頭的還有市民李先生。“作為廣州人,我很喜歡廣州艦,艦城同名,非常有親切感。這次登艦,我盼了很久。”李先生說,他之前曾去湛江參加過海軍艦艇開放活動,但一直沒有參觀過廣州艦。“廣州艦之前回家鄉時,我還在讀書,現在工作了,時間上相對比較好把握。這次很幸運,搶到了預約參觀的機會。” 

“今天終於圓了‘登艦夢’!”身穿海魂衫的郭先生激動地說道。“我2017年從海軍退役,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因為是陸勤兵,我服役期間從沒上過軍艦。”此次得知海軍節廣州有艦艇開放活動,他便一直關注“南海艦隊”微信公眾號,終於在4月20日預約成功。“早上從東莞打車過來,路上雨很大,開了一個多小時,但為了圓夢,值了!”

在碼頭上,一群身穿海魂衫、頭髮花白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幾十年過去了,從小艇到大艦,變化真大!”一位老兵感慨道。原來,他們一行人中有6人都是海軍老兵。“我們是同年兵,1971年入伍的艦艇兵。”郭叔說,近半個世紀了,大家仍難捨心中的海軍情,便相約“組團”來參加開放活動。“我們從佛山搭地鐵過來,看到艦艇,還有繩結,我感到激動又親切。”

艦城同名,情誼相連

在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來臨之際,4月22日至24日,海軍92962部隊聯合廣州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舉辦艦艇開放暨“廣州艦回家鄉”活動。

廣州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廣州市委、市政府和駐穗部隊都把“發揚雙擁光榮傳統、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視為使命、責任和榮譽,廣州成功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目前,全市軍民上下同心、軍政合力,正朝着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目標衝刺奮進。

廣州與廣州艦結緣于海洋,相連於使命,攜手共建20載。故鄉人民始終牽掛廣州艦這塊流動的熱土,見證了人民海軍邁向強盛、駛向深藍的壯闊歷程;廣大官兵心繫故土,始終關心支持廣州建設,宣傳廣州城市形象,展示廣州歷史文化。雙方在長期的城艦共建中形成了軍民同心、軍地同行的生動局面。

4月22日下午,由市雙擁辦主辦的廣州艦先進事迹報告會(國防教育宣講)等國防教育活動在廣州大學禮堂舉行。

“今年,是我到廣州艦的第三年。鋼鐵戰艦、榮譽戰艦是廣州艦的代名詞,一批又一批艦員為了這份榮譽為之不懈努力着。作為新時代的艦艇女兵,我用自己實際行動維護髮展廣州艦,為廣州艦的榮譽牆增光添彩。”來自海軍廣州艦的張恬靜向現場200名學生分享了她與廣州、廣州艦的不解之緣。

“作為一名退役復學的大學生,要保持軍人本色,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退伍不褪色,積極奉獻,完成時代和人民賦予我們退伍士兵的職責和要求。”廣州航海學院學生周圳川說,“我們也要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懈努力,同時也希望能夠有更多大學學子一起為夢想奮鬥。”

此外,為迎接廣州艦回家鄉,92962部隊與廣州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於4月21日-23日在廣州塔等人流密集區域,通過璀璨燈光深情表白祝福人民海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楊俊、吳佳茵、邱曉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張丹羊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