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深夜打響,以色列北部地區遭到猛攻,美國開始向中東增兵

在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使館建築之後,中東局勢再次升級,伊朗保持了一定的剋制,並未立即採取報復措施,反倒是美國和以色列一直在進行炒作。

美方三天兩頭就會警告一次,以色列則是從加沙地帶撤軍,以色列國防軍和摩薩德還批准了應對伊朗從本土打擊以色列的計劃。

美以的做法給人一種逼着伊朗動手的感覺。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火箭彈從天而降,砸向了以色列。

以色列北部遭到猛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以色列媒體稱,以色列北部地區遭到一波猛攻,多個定居點都拉響了防空警報。

此次襲擊並非來自伊朗本土,而是來自黎巴嫩,總共發射了大約50枚火箭彈。

俄媒特意點出,此次大規模襲擊發生在美以“預告”伊朗將對以色列實施報復之際。

雖然不是從伊朗本土發起的襲擊,但考慮到黎巴嫩和伊朗的關係,此次對以色列北部地區的猛攻,應該與伊朗有關。

之前,外界普遍預測伊朗會通過地區內的代理人實施報復。

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已經多次襲擊以色列本土,這一次黎巴嫩方面對以色列的打擊應該也是相同的意思。

不過雖然俄媒認為此次襲擊的規模不小,但這種級別的襲擊,相較於伊朗使館建築遭襲,依然不對等。因此,很可能只是“開胃菜”,目的是讓以色列變成驚弓之鳥,然後再進行後續的行動。

伊朗不報復不行了

現在的局勢對於伊朗來說,已經到了不報復不行了的地步。

要說伊朗之前的表現,一直非常克制,可能會加大力度,讓代理人去不斷向以色列施壓。

但是美國和以色列一直在逼着伊朗動手,不過兩國的目的並不相同。

以色列不斷刺激伊朗,與該國總理內塔尼亞胡有關。

美國記者赫什就提到,內塔尼亞胡為了能夠繼續擔任總理,不惜與伊朗開戰。

所以從襲擊伊朗使館開始,內塔尼亞胡應該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而事發之後,伊朗並沒有立刻實施報復,而是採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動,包括與歐美國家取得聯繫。

眼瞅着伊朗可能不會把事情鬧大,以色列就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嚷嚷着伊朗要打擊以色列本土,並採取了應對措施。

如果伊朗打了,內塔尼亞胡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伊朗不打,那麼輿論將會對伊朗不利,包括伊朗民眾的憤慨情緒可能也會指向伊朗當局。

美國已經開始增兵

美國的目的則較為複雜,且不是很明確。

一方面,美方由於在巴以衝突中無腦支持以色列,引發了美國各界人士的廣泛不滿,拜登當局有意轉移矛盾,把巴以衝突變成伊以衝突,這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支持以色列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收縮的政策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拜登當局有意重返中東,但又擔心引發美國人的不滿,因為美國人普遍非常反對戰爭。

現在中東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美國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向中東增派武裝力量。

美國國防部的代表已經確定,美方正在向中東增派力量,以加強美軍的安全,但拒絕透露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