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靠山」“戰地模範局”——河口瑤族自治縣糧食局

“戰地模範局”——河口瑤族自治縣糧食局


河口地處邊防前哨,與越南老街、谷柳隔河相望。河口縣糧食局90%的糧油倉庫、銷售點都處於一線。戰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合理配置屯糧點,既要保證部隊、居民的糧油供應,又要儘可能減少糧油在戰爭中的損失。糧食局廣大職工加班加點,眼晴熬紅了,肩膀磨破了,在上級的幫助和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終於按時完成了糧油轉運任務。

部隊陸續進駐河口後,糧油供應量逐漸增大。原來糧食局共有12個點,其中只有9個辦理銷售業務。為了保證部隊供應,他們先後增設了6個供應點,同時還把原來只保管糧油的2個點改為又銷售又發糧。由於設點多、戰線長、新增的臨時點條件簡陋,給糧油運輸、保證供應增加了不少困難。他們想盡辦法,1至4月除借用農場禮堂及其它房屋1100平方米堆放糧食外,自己搭倉棚1200平方米,先後接收省州專項糧食502萬斤、油12萬斤和正常調入的糧食553萬斤、油13萬斤,點與點之間調轉400多萬斤,相當於上一年調運量的兩倍還多。在調運過程中,廣大職工自己裝卸糧油就達50多萬斤。家住河口的同志在春節期間也不休息,完成了10萬斤包穀的裝運任務,同時還加工了大米4萬多斤。 河口縣糧食局城區80%的倉庫因不適應作戰需要而不能堆放糧食,從外地接收的大部分糧食只好放在各點倉庫或帳篷內,糧食極易霉變。同志們勤翻勤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決不將霉變糧食供應部隊和當地留守居民。


2月17日,槍炮聲震蕩着河口城,而留守河口的糧食局職工武光勝、匡孟秋不顧個人安危開倉發糧。新職工黎碧群是武裝民兵,他除積极參加民兵執行任務外,還堅守崗位開單收款。壩灑點的韋發全不顧身患疾病,帶領幾個女同志,不分晝夜為部隊服務。有的女同志主動到部隊醫院給傷病員洗衣服、床單,協助醫院搞好護理工作。

全局職工以支前為重,在支前工作中湧現了許多支前先進人物。3人榮立二等功,31人榮立三等功,26人受到縣委通令嘉獎,立功受獎人數佔全局總職工數的60%。


1979年6月9日,雲南省革委、雲南省軍區授予河口縣糧食局“戰地模範局”的榮譽稱號。

(選編自《蒙自軍分區簡史》)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