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決號作戰”本土防禦計劃

4天前,曾發過一篇文章:美軍對日本列島進攻的“奧林匹克行動”計劃的出台,今天發一篇日本1945年制定的“決號作戰”出台前後。

日本於1945年制定的“決號作戰”是本土防禦計劃大綱。日本到了1945年,失敗已是必然,但仍不惜動員全國民眾,作困獸猶鬥。日本的“決號作戰”計劃瘋狂且毫無人性,計劃強調發揚“玉碎”精神,不惜以同歸於盡的代價消滅登上本土的美軍。此決號作戰計劃,就是“玉碎”計劃。

自1945年起,日軍高層不斷擴充本土防禦部隊的數量,計劃集結250萬人用於反登陸作戰。日本軍方認為美軍的登陸地點將是關東地區、九州、東海、南韓。日軍高層欲從亞洲大陸調回儘可能多的作戰部隊和裝備,但因美軍航空兵加強了對日本海上運輸線的襲擊後,調集行動很困難。

1945年1月,美軍決定最終目標是對日本本土實施打擊,摧毀日軍的抵抗能力,但卻因外圍的抵抗,而有所延遲。

日本本土的人力動員此時已達極限。根據擴充軍隊的計劃,陸軍將組建56個師,38個旅,徵召150萬到200萬新兵。設立戰區指揮部,下轄軍區。武器裝備供不應求,輕機槍的庫存只能滿足23%的需求,輕武器也只有50%,軍需物資只能從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處調集。

1945年3月,日本參謀本部完成了本土防禦計劃大綱(代號“決號”),所有參與本土防禦的高級軍官(軍級)在東京聽取了“決號”作戰綱要。這是一項極其瘋狂且毫無人性的作戰計劃。計劃要求充分利用本土的地形優勢,鼓舞一億皇民的“玉碎”精神,認為本土決戰部隊將是對登陸之敵發起攻擊的主要力量,並將“一戰以定皇國興廢”。

本土應急防衛的準備工作應於1945年的4月至7月之間完成,預備隊力量將於8月到9月完成準備。新的步兵師正在組建,由於本土面臨入侵威脅,仍決定召回中國東北境內的關東軍部份精銳師團和僅存的裝甲部隊

1945年4月,日本最高層對本土防禦作戰體系進行了變更,組建了三個集團軍群。第一集團軍群在東京組建,由陸軍元帥杉山元指揮,下轄三個方面軍,防守整個東日本。第二集團軍群在廣島組建,由陸軍元帥煙俊六指揮,下轄兩個方面軍。防守整個西日本和四國。第三集團軍群是航空總軍,由河邊正三大將指揮,下轄三個空軍集團軍。計劃中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美軍將被消滅。上百個飛行中隊匆匆建成,“神風”自殺機已頗具規模,已經製造出了2000架自殺飛機。

盟軍估計日本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是50艘大中型潛艇和眾多的自殺艇,因日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已被殲滅殆盡。盟軍的戰略情況分析,認為九州南部海岸這一帶非常適合自殺飛機和自殺特攻艇的運用。

日軍統帥部決定撤走北海道地區的部隊轉而部署到本州和九州。5月,所有的鐵路車皮都被用於向南九州運輸物資和部隊,構築防禦工事。此時,日本已山窮水盡,新建的師團連刺刀也配不齊,師屬炮兵用迫擊炮充數。而部隊的士兵與士氣比武器裝備情況更是低落。但頑固的日軍高層堅持認為,只要美軍於南九州登陸,全日本的抵抗情緒就會被激發,那時的部隊戰鬥力是可以爆發的。

日軍情報部門作出報告,美軍6.7月份尚無明顯登陸的跡象,日本陸軍判斷美軍登陸行動將會延至10月後,日軍在沖繩島為防禦爭得了一點準備時間。

1945年春,日本帝國最高統帥部認為,在沖繩島戰役後,美軍將在朝鮮半島的關鍵點或接近日本的島嶼及中國大陸沿岸實施登陸,以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

1945年6月,日軍本土防禦計划進入最後籌備階級,強調對本州和九州的重點防禦。日軍作戰條令規定:必須儘可能在遠海摧毀美國登陸艦隊,“神風”特攻部隊將主要攻擊運輸登陸部隊的艦船。日本軍人必須發揚“玉碎”精神,不惜以同歸於盡的代價消滅登上本土的美軍,抵抗必須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