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鞍、海戰役
1946年5月,敵東北剿總集中了七十一軍、五十二軍、新一軍、新六軍,在北滿猛攻四平。我東北軍區要南滿部隊發動一個攻勢,箝制住向北滿進攻的敵人。
羅榮桓政委看了這個電報以後,要我找肖華和四縱隊的領導幹部到羅的住處開會。在會上,四縱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和我講了意見,我說:“國民黨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部帶一個團住海城、一個團住鞍山、一個團住大石橋、,巷四師後方機關和一個營住營口,六十軍非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兵力分散,裝備較差。我四縱隊基本齊裝滿員。安東的直屬支隊的一團是齊裝滿員可以打仗,遼南遼陽軍分區的一個團也基本上齊裝滿員也可以打仗。可以先打鞍山再打海城,得手後,再攻大石橋和營口。
韓先楚同意我以上發言的意見。同時建議三縱隊拿一個旅佯攻打援。肖華表示同意此意見。羅榮桓政委當場決定:由韓先楚副司令員、安東軍區的吳瑞林司令員二人負責執行此任務。我們當時研究由韓先楚和四縱政治部主任歐陽文負責指揮十旅、十二旅,攻殲敵鞍山的一個團;吳瑞林率安東直屬支隊一團、炮團、四縱隊的十一旅圍攻海城。我們消滅海城在外圍之敵三個連。其他敵人收縮回海城。在鞍山經一夜的激戰,全殲敵一個團及還鄉團等1000餘人。
我率部逼近海城,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派人與我聯繫,說他準備起義。經我與韓先楚副司令、政治部主任歐陽文三人研究,決定由韓先楚、歐陽文負責海城同潘朔端談判;決定四縱第十一旅、安東軍區直屬支隊一團、炮團、遼陽部隊的一團以五個團加一個炮團的兵力,帶着潘朔端要大石橋一個團起義的信,去打大石橋。敵團拒絕起義,我部隊已攻佔蟠龍山、米珍山、珍珠山三個山頭,將敵逼在市內。我從東北用十一旅負責強攻,西北面由直屬支隊的一團攻擊,遼陽分區的一團,從西南和南面攻擊三面實行猛攻。經近一夜的激戰,全殲該敵。活捉敵團長以下1000餘人,斃傷營長以下1000餘人。海城敵人在潘朔端率領下起義。
在此種情況下,敵東北剿總派新六軍軍長廖耀湘率二十二師,從瀋陽出發南下,向鞍山、海城方向進攻;派十四師從錦州經新民、盤山、向營口、大石橋進攻。兩路在飛機掩蔽下向我反攻。
我戰役任務已勝利達到。得到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的表揚。四縱隊掩蔽潘朔端部隊去安奉線集結。我主力一部隊放棄了鞍山、海城、大石橋,用小部隊展開了麻雀戰、殺傷戰、消耗戰、疲勞戰實行了迷惑的戰術。使我主力及遼南、遼寧的一些部隊,集結於小孤山進行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