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隨着大量新型先進艦艇的服役,中國海軍的戰鬥力有了翻天覆地和脫胎換骨的變化,最顯著的標誌是中國海軍艦艇的出海天數大幅度上升,戰備能力空前強悍,已經能與美國海軍比肩,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軍。
中國海軍邁着堅實的腳印,一步一步地快速前進,是有目共睹的。但總會有一些人說,中國海軍不像美國海軍那樣一直在遠海執行任務,缺乏遠洋航海經驗。然後“實戰黨”紛紛衝上來感嘆:一支沒經過實戰洗禮的海軍是沒有戰鬥力的。
他們說的其實都是老黃曆。早期的中國海軍,年均出海時間較少,的確是有據可查的。這主要是早年間我們海軍並不強大,現代化程度不高,軍費也有很大限制,因此出海天數較少。即使是在21世紀初期,中國海軍主力艦的平均年出海天數也僅有20天左右,一般不超過30天,主力艦的年航行里程都在5000海里以下。
比如已經退役的133重慶艦,從1983年服役到2014年退役的32年間,僅航行了15萬多海里,航行時間才1.6萬小時,平均每年只航行4800海里,年均出海時間只有20天。
目前,中國海軍主力艦的年航行里程超過北約最高水平,中國海軍的軍艦每年出海平均超過200天,已經與美軍持平,成為世界頂尖海軍!
不久前,中國海軍剛剛宣布,055大型導彈驅逐艦的首艦101“南昌艦”入列僅2年時間,就航行了7萬多海里。僅在去年的一年時間就5次出島鏈,航行過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以及西太和北太平洋等海域。
最近101“南昌艦”又一次進入日本海,然後與俄海軍聯合戰巡,很可能去阿拉斯加或夏威夷溜達一圈,這一趟又增加了1萬海里的航行里程。相當於在2年時間裡航行了8萬海里,每年航行里程超過4萬海里。
每年4萬海里的年航行里程,大約跟美國海軍的主力水面艦的戰備水平相當,超過歐洲所有國家的海軍。
要知道,101“南昌”還是一艘剛剛服役的新軍艦。而且,南昌艦這種高強度的在航率,並不是個案。例如055大驅的二號艦102“拉薩”艦,於去年3月服役,在很短時間就取得了全訓合格,然後就是8場出海演習,其在航率的高水平,明顯體現出中國造艦技術的精湛水平和中國海軍強大的戰備能力。
每次提到中國海軍的巨大進步時,總是有人嘰嘰歪歪,說中國海軍作戰經驗不足,說中國海軍沒經歷過實戰。他們其實是孤陋寡聞,不知道下面的這些知識:
一般來說,艦艇在航能戰率,才是衡量海軍戰鬥力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艦艇的在航時間,是海軍艦船的重要指標。上述指標直接決定了海軍戰艦能否在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這個指標再往下分解,就是艦艇系統、武器設備的可靠性指標,以及艦隊人力資源的運用,這反映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力、基礎工業水平和組織能力。
海軍戰鬥力的強弱,艦艇技術性能只佔據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數衡量指標在於武器裝備應用和人力資源的組織。也就是說,海軍是用出來的,不是造出來的。
與空軍的年飛行小時一樣,艦艇的年出海天數,海軍主力艦的年均航行里程,是各國海軍戰鬥力的重要標誌,顯示出一支海軍的整體戰備狀態和作戰能力。
比較弱小的海軍以守備領海為主,很少執行外海任務,所以每年的航行里程都很短,只有幾千海里。出海天數越多的海軍,其人員的素質必然高,艦艇的保養能力必然好,主力艦的作戰能力必然強。一支總是在港口裡趴窩的海軍,肯定是沒有出息的。
有一個反面典型最能說明問題。俄羅斯海軍在蘇聯解體後,儘管在固定資產台賬上,理論上擁有數量龐大的水面戰艦和核潛艇,但其年航行里程和出海天數卻少的可憐,主力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平均出海天數不足40天,航行里程不足500海里。
有明確記載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的年出海時間才20天,3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年出海天數也不足50天。直到俄烏戰爭爆發以後,俄海軍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被擊沉,人們才發現俄海軍的外強中乾。
世界主要列強的海軍以遠洋任務為主,主力艦艇在廣闊的海洋深處航行,執行捍衛和攫取國家利益的行動,每年的航行里程都很大,高達數萬海里。
我們海軍官方曾在2019年的正式確認,中國海軍的作戰艦艇,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時間航行在海上,年出海平均超過200天,平均每天都有數十個中國海軍機組和上百艘艦艇處在出航任務之中。
藍水海軍,不是隨便嘴上說說就有了的。
遠洋海軍,也不是隨便造幾艘大軍艦就有了。
強大海軍,要用重油、彈藥、鋼鐵和水兵的汗水鮮血來塑造。
百年海軍,不是隨隨便便在港口碼頭旁邊安逸的混一百年就會有的。
中國強的大海軍,任重道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