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海軍參謀長:中國航母沒實戰經驗!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


6月17日,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下水,這標誌着人民海軍進入“三艦客時代”。

看到下水這一幕時,我感到十分激動。當初還在部隊服役時,有一張照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照片的內容是一個穿着65式軍裝的老人,踮着腳參觀美國航母上的設備,當時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老人是當時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將軍。那個時候我們的海軍、我們的國家都還很落後,作為海軍司令的劉華清將軍為了實現解放軍現代化可謂是操碎了心。

慶幸的是,在一代代中國科研工作者和軍人的努力下,如今的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海軍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這三艘航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像我們的鄰居印度,他們就覺得中國航母下水沒啥可吹噓的。在福建艦下水的當天,印度媒體《亞歐時報》就採訪了曾做過印度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前海軍副參謀長,問他對中國新下水航母的看法。這位老兄講了一些中國航母目前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我這邊簡單總結下他的觀點,大概歸納為三點:

  1. 航空母艦內部問題,航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有不同的部門,包括艦載機、火炮、防空、機務維護、後勤、氣象等,所有部門協同工作,比較複雜。中國要想完全磨合還需要時間。

2、艦隊配合方面問題,在不同海況下,航母與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等其他水面艦艇如何協同作戰,這裡面要學的東西有很多。

3、他覺得中國航母沒有實戰經驗,在這方面印度卻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所以印度遠勝於中國。

對於他所說的前兩個觀點,我還是較為認同的。從遼寧艦算起,我們海軍裝備航母的時間還不到十年,這其中不論是航母內部各部門之間的配合,還是與編隊內的艦艇配合,我們都經驗尚淺,不過目前我們航母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磨合。但對於最後一點,我只想罵一句,就這水平還當參謀長呢?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軍隊已經與伊朗進行了8年的戰爭,實戰經驗那是相當豐富,而美軍自越戰之後已經很幾十年沒有打過大規模的戰爭了。按照實戰經驗來說,美軍一定打不過伊拉克軍隊,可結果卻是伊拉克軍隊戰敗。美軍憑藉著代差的武器,只用了很少的損失就殲滅了伊拉克軍隊10萬人。所以一旦武器出現代差,就算是你有再多的實戰經驗也就沒有什麼獲勝的可能,好比弓箭能打過機槍嗎?

至於航母使用上的經驗,我們也在逐步積累。要知道中華民族有個優秀的品質就是腳踏實地。比如,“遼寧”號航母就是原先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續建成果。那次成功的續建,證明了我們已經具備了獨立建造航母的一切條件和能力。但我們並沒有直接建造直通甲板的彈射型航母,而是選擇再建一艘“山東號”也是鞏固也是檢驗我們自行建造航母的能力。

至於中國航母的規模問題,我們也打算遵從科學的三三制原則,即1/3的航母用於部署,1/3的航母用於維護維修,1/3的航母戰鬥巡航。也就是說,三艘航母是保持對某一特定戰略方向部署兵力的基本需求。以目前三艘航母的狀態而言,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需求所要求的條件。比如,“遼寧號”是現今唯一具備作戰能力的航母。“山東號”服役至今僅兩年多,還處於戰鬥力養成的周期之內,“福建號”剛剛下水,言戰鬥力尚早。

我海軍艦艇發展 一直秉承“小步快跑”的傳統規律。“小步快跑”指的是“小批量生產,快速迭代”。

國產航母也在遵循着這個規律,“山東號”的優勢是:成熟平台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技術風險較低。因此,“福建號”之後的下一艘航母,大概率是其電磁彈射航母的繼承與改進,其關係類似“山東號之於遼寧號”。考慮到“福建號”只有8萬噸級,且是常規動力,顯然達不到理想狀態,主要用於驗證大型航母設計和相關技術,是為建造更大的航母而準備。所以下一艘航母很可能是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

小批量生產也是為了讓我們的解放軍能隨時保持有必要的兵力,用於應對當今世界的挑戰。對於海軍和航母而言,如今最現實的需求就是擴大規模,增強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

這種需求下,我們的第4艘航母必將是根據“福建”艦的使用經驗,做出的改進型。預計到2030年之後,中國海軍將迎來心目中理想的航母,屆時就可以進入每隔4-5年下水一艘航母的批量建造狀態。

當下的中國,在造船領域的狀態非常好,不論是民船還是軍艦,都在開足馬力大量建造。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是美麗國不可能比擬的。隨着海軍實力的增強,未來我們也將有能力維護我們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