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盾艦下餃子要多少套相控陣?需132面盾,多虧氮化鎵反超西方

眾所周知,國內在經歷過一輪大規模艦艇“下餃子”後,其實後續建造就一直沒有中斷,反而保證了一個較高且平滑的建造水準。如果從現在倒推8年來看,總共建造了33艘各種盾艦,其中包括052D/DL驅逐艦和055大驅等。這個建造水準不僅是基礎造船工業的強大,還展現了配套技術和設備的強大產能,再上升一層其實就是先進材料的供應有保障,比如33艘盾艦就需要132面相控陣,而這種強大的半導體技術,也讓西方酸了又酸。

根據社交媒體報道,國內的8艘萬噸級055大驅中,已有2艘具備戰鬥力,其餘正在陸續形成戰力歸建,而052DL驅逐艦還有新批次正在火熱建造中。可以說國產艦艇是將“下餃子”變為一種常態化,保持一種平滑的較高造艦水平。當然,造艦不是只造個鐵殼子就完事,重要的是配套設備,不僅要能生產,還要有較高的產能和較低的成本,才能保證這種級別的“下餃子”,比如盾艦所需要的相控陣雷達,就需要大量的氮化鎵T/R。

如果按照一艘052D或052DL的水平來看,一艘就需要4面相控陣雷達。如果以目前25艘052D/DL驅逐艦(含麗水艦),加上8艘055大驅,總共33艘盾艦來看(不包含052C的6艘試驗性質的國產盾陣),就需要132面相控陣雷達(這還不包含早期的),而每個相控陣雷達中又包大量的子陣列,下面還有更多的子單元,而055大驅的相控陣雷達性能更好,單個相控陣盾面所需要的單元只會更多。那麼究竟需要多少半導體T/R呢?

不妨以美式驅逐艦引以為傲的宙斯盾為例,阿利伯克後期版本使用的較為先進的SPY-1D宙斯盾雷達,每個系統包含4個天線盾面,其中包含2175個子陣,每個子陣2個單元,中共為4350個單元。而國產052D和055大驅採用的是較為先進的 “海之星”改進型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由電科14所研發,大量採用新一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相比早期宙斯盾雷達單元,不僅功率大幅提高,而且旁瓣性能更好,波束寬度和校準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說這132面相控陣雷達是國產33艘盾艦的核心,保守估計按照宙斯盾4350個T/R單元計算,也需要58萬個T/R單元,而這又需要多少氮化鎵材料呢?可想而知,在西方不斷對高科技材料“卡脖子”的當下,如果不是國產新型氮化鎵材料能夠完全自主研發生產,技術上達到了反超西方的水平,那麼必然很難保障繼續“下餃子”各種盾艦。因此軍迷朋友們看到熱火朝天的造艦熱潮,絕非單純多個船廠同時開工這麼簡單,這其中必須要掌控關鍵材料的自主製造而且要保證產能,說白了拼的還是高科技製造業水準,而不是單純的船舶製造業。

這也就難怪西方面對國內強大的氮化鎵材料技術,只能一酸再酸,畢竟目前全球盾艦中除了西方少部分國家有研發,大部分都是引進美式宙斯盾,而國產艦艇的“中華神盾”自然就是非常扎眼的存在了。而且國產氮化鎵不僅產能有保障,甚至靠着產能優勢將價格做到“白菜價”,大幅降低了盾艦的製造成本,這也是西方酸的另一個方面,如此物美價廉,難道西方還要反過來引進氮化鎵材料?這還真是進退兩難。

總體來說,擺脫西方先進制造業的束縛,是國產裝備發展的基礎,如果不能做到,那麼必然受制,所謂“下餃子”就無從談起,而從西方引進的設備,如果不是吃透了國產化了,就算用上了造出來了,恐怕戰時也難免重蹈馬島覆轍,這或許也是33艘盾艦132面相控陣最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