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的雞肋裝備,20厘米L12短艦炮

二戰時日軍很艱難地維持着戰爭機器運轉,因為日本本身物資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戰爭,需要從被佔領的其他國家掠奪資源,海運是唯一有效的運輸方式,但在美軍潛艇的打擊下,航線變得及不安全,日軍又沒有能力組織海軍力量進行全方位的護航,商船很多時候只能自救,日本為此特別研製了20厘米L12短艦炮(以下簡稱20厘米炮)。

20厘米炮被設想為一種操作簡單的多功能火炮,主要安裝在排水量5000噸以下的商船上,或者安裝在港口等重要設施附近的高地,它可以充當一般火炮擔任艦炮、海防炮,還能防空、反潛,總之就是一炮多用。通常來說一款武器要是啥都干,那麼它多半啥都干不好,20厘米炮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火炮的實際口徑為20.32厘米,採用12倍徑身管,一套火炮系統重約4噸。火炮設計注重操作簡單,因為它的使用者多為缺少專業訓練的船員,技能與正規軍人有明顯差異。

火炮安裝在旋轉座上,使用機械方式完成水平旋轉和炮管俯仰,操作雖然簡單但很笨重,水平旋轉和俯仰都只有約8°/秒,用於防空的話反應肯定太笨拙了,火炮俯仰角度在-15°~75°。炮管安裝有液壓彈簧反衝機構,後膛採用間斷螺紋閉鎖方式,發射分裝式彈藥,發射葯裝葯2千克。

它能使用的彈藥有高爆彈、防空彈、燃燒彈,這些彈藥重量都在50千克左右,其中高爆彈裝了將近13千克的爆炸物,爆炸威力很可觀,畢竟火炮口徑擺在那裡。

因為短炮管加上較少的發射葯,彈藥出膛初速度只有約305米/秒,這個速度顯然不能追求有多遠的有效射程以及多漂亮的彈道,它發射高爆彈時有效射程約6300米,發射防空彈時對空有效射程3300米,作戰距離很近。不過它-15°的俯角還不錯,商船如果隱藏這麼一門重炮,對浮出水面試圖用甲板炮打擊商船的潛艇威脅很大,一發炮彈就足以重創潛艇。

對該炮的介紹中提到它的射速將近5發/分鐘,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認可,因為火炮約50千克的彈頭可不輕,實際操作中需要藉助相應的起吊設備操作,並且需要將炮管放低到10°仰角再操作,就算是熟練的炮兵也很難在實戰中達到,除非固定在10°仰角重複操作。

日本在二戰期間總共建造了約250門20厘米L12短艦炮,數量不算多,也看出當時日軍所處的困境,目前留存下來的照片多顯示火炮安裝在陸地作戰,比如關島,它被用作防禦火炮,此地現在還保存有實物。

其實還有一款縮小版的20厘米炮,也就是12厘米L12短艦炮,它的作用和20厘米炮是一樣的,不過它的射程和威力要小得多,對空最大射程2800米,對地最大射程5300米。

單座12厘米炮的重量將近2噸,相對輕巧,它的建造數量要多一些,約550門,當時日軍還嘗試將它安裝在97式坦克上作為自行火炮,或者稱為突擊炮

不管是20厘米炮還是12厘米炮,這兩款火炮的綜合性能都不算好,只能算是一種應急武器,它們在戰場上沒有發揮多重要的作用,也根本無力阻擋盟軍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