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場發生在中國的抗日刺殺活動,為何由一名朝鮮人執行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愛國人士讓全球見證了中華民族不折不撓的精神,也讓所有人明白了中國人的不好惹。而中國之所以能在劣勢中取得最終勝利,離不開中國民眾的不斷獻身。

就像1932年,在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發起侵略後,就有不少抗日人士踴躍抗日,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也要打擊日軍。而在那一年中,一名朝鮮人為了中國的抗日行動,執行了“有去無回”的斬首行動。當時為何不是中國抗日人士執行任務,而是朝鮮人為中國獻身?

這還要說到朝鮮的遭遇,在中國正式被日寇侵略之前,朝鮮半島就率先遭到了日本的佔領。日寇打算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而從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沿海地區同時挑起侵略戰爭。

因此,朝鮮半島在日寇的侵略計劃中非常重要,是一個不容出錯的“軍事後備基地”。這就讓日寇在朝鮮半島執行了非常高壓和殘酷的殖民,大量的朝鮮人不是被屠殺,就是被集中看押,淪為運輸彈藥的苦力。

尹奉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朝鮮人。自幼看到了日寇鐵血鎮壓朝鮮獨立運動的尹奉吉,滿心裡都是對日寇的痛恨。17歲的尹奉吉,就在朝鮮創辦教學,不僅教導幼兒,而且還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

不過由於日寇的搜捕和侵害,尹奉吉不得不逃離朝鮮,經由東北地區,前往上海地區避難。與此同時,尹奉吉還結識了在上海組建臨時朝鮮政府的抗日人士金九。就這樣,尹奉吉由一名教育者變為了實際上的抗日人士。

就在尹奉吉抵達上海的兩年後,日寇隨便找了個理由,對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發起了進攻。雖然十九路軍也組織了有效的反擊,但是因為苦於沒有後援,十九路軍不得不暫時性撤離。

最終在國際聯盟的干預下,中國和日軍在上海停戰進行談判。但是日寇卻在談判的同時,要求中國軍隊撤離上海。不僅於此,日寇還在談判過程中舉行所謂的“淞滬戰爭大捷”慶祝活動,試圖以此羞辱國人。

對此,上海的抗日人士打算在日寇的慶祝活動上發起了一次襲擊,在斬首日寇高級軍官的同時,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就這樣,一次炸彈襲擊的斬首行動就被提上了桌面。

然而,擔心國人報復的日寇,在慶祝活動前明確規定,不允許任何中國人進入慶祝場地,只允許日本人、朝鮮人和台灣人進入,這讓抗日人士的刺殺活動胎死腹中,就算臨時再找會說日語的抗日人士也來不及。

就在這時,尹奉吉站了出來。精通日語的尹奉吉接下了這次的斬首任務,拿着自製的水壺炸彈,尹奉吉從容的進入了日寇的慶祝場地,直接炸死日寇的陸軍大將。而尹奉吉的生命也最終定格在了24歲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