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四個月後,俄烏美三國及歐洲國家的得與失

俄烏衝突進入124天了,回顧俄烏衝突過程,我們明確表示反對任何煽動戰爭的行為,所以中方從一開始就本着負責任的態度,勸說各方不要去推高緊張、煽動戰爭。

而俄烏衝突的幕後黑手美國,在背後四處煽風點火,戰爭大火燒起來了以後卻指責別人見火不救,真不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作為始作俑者,點火的時候應該考慮現在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儘快把火撲滅,而不是指責別人。

俄烏雙方打這麼久,戰場就在烏克蘭家裡面,要說烏克蘭沒損失,那是在開國際大玩笑。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部長庫布拉科夫最近就聲稱,烏克蘭20%-30%的基礎設施,都已經在戰火中損壞了。

而且,烏克蘭還失去了五分之一的地盤,大量土地肥沃、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脫離了基輔的控制。經此一戰,烏克蘭以後恐怕是一蹶不振了。

隨着烏軍的抵抗行動越來越多,俄軍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俄軍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接連被標槍反坦克導彈擊毀,這也讓國外和北約國家更加確信自己的武器對俄軍武器的壓制能力了。

所以說,俄軍雖然很強,但是在這次行動中暴露的問題也是不少的,俄軍需要在戰後進行充分的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缺點,在日後軍事行動中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美國在俄烏衝突中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已減弱,害人之心卻日濃,想挑起地緣衝突,削弱對手的實力,靠戰爭大發軍火財,以擺脫經濟危機,除了手段醜惡外、邪惡更不得人心,註定會失敗告終。

所幸各國已驚醒,對俄烏博弈背景,有更深刻的反思。烏克蘭被拖入災難,亞速營被團滅,十萬美軍不敢入場,說明武力解決不了問題。 ​

由於對俄無休止的制裁,歐洲現在已經撐不住了,雖然美國在這次G7上提出對俄進行黃金制裁,但是大家心裡都明白美國為了擾亂全球化秩序,挑起的俄烏戰爭,最後坑的一定是歐洲國家自己,因此期盼戰爭儘快結束。

前段時間歐盟領導人就已經表示過,烏克蘭現在無路可走,不得不同俄羅斯談判,儘快結束戰爭,不要給全球造成危機,除此之外,別無選擇。除去美國其實大家都是一個意思,儘快結束戰爭,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