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第121天,烏克蘭從烏東撤軍,烏總統顧問“自我安慰”

6月25日,當世界的目光聚焦於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取消墮胎權之際,俄烏衝突也進入到了第121天,頓巴斯地區戰局又出現了新變化。

當天,由烏克蘭政府任命的盧甘斯克軍事主官蓋代證實,烏軍將不得不從北頓涅茨克市撤退。

北頓涅茨克是頓巴斯地區重鎮,其不但是實際意義上的政治中心,也是烏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自馬里烏波爾失守以來,烏軍已在北頓涅茨克與俄軍鏖戰了近一個月。

此前,俄國防部就表示,俄軍已完全控制北頓涅茨克大約80%的地區,烏軍被迫退守至郊外工業園區。但隨着俄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烏軍顯然是撐不下去了,否則烏軍方高層也不會下達撤退指令。

蓋代也在當天的電視講話中坦言,最近幾天,俄軍的攻勢取得明顯進展,烏軍陣地已經“支離破碎”,沒有理由繼續堅守了。

隨着烏軍的撤離,俄軍全面控制北頓涅茨克幾乎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北頓涅茨克失守,利西昌斯克將成為整個盧甘斯克地區烏克蘭唯一控制的城市

而利西昌斯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俄軍已控制附近的幾條交通要道。不能預見的是,俄軍全面控制北頓涅茨克後,將騰出更多的精力和兵力對利西昌斯克發動進攻。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俄軍對於烏東地區的進攻雖然稱不上摧枯拉朽,但至少稱得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這場消耗戰中,烏軍已呈現出“後勁不足”的態勢。

然而,即便戰局對烏克蘭愈發不利,但烏克蘭高層卻依然對西方抱有幻想。

日前,澤連斯基的高級顧問阿雷斯托維奇公開宣稱,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歐盟只是“走形式”,烏克蘭“事實上”已經是北約成員國了。

阿雷斯托維奇在接受採訪時承認,北約和歐盟是否準備接受烏克蘭的確是個問題,但這並不重要。

阿雷斯托維奇認為,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國後,烏克蘭就可以領取歐盟發展基金,以建設基礎設施。他還稱,烏克蘭還成為了“三海倡議”的第13個成員國,這將使得烏克蘭獲得資金、運輸、安全等保障。

阿雷斯托維奇認為,“三海倡議”其他12個成員國都是歐盟國家,這表明烏克蘭與歐盟的關係比想象中的要深入。

另外,阿雷斯托維奇在談到北約時宣稱,烏克蘭現在已經是“事實上的北約成員國”

他表示,雖然烏克蘭不適用於北約集體防禦原則,但以美國為首的50多個國家都向烏國防部承諾,它們“永遠”不會讓烏克蘭輸掉這場戰爭。

在澤連斯基眾多的顧問中,阿雷斯托維奇算是最活躍的一個。此前他不僅提前公布過烏官方的敏感信息,還曾對不少呼籲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的西方官員(包括基辛格)大放厥詞,甚至爆粗

不過,阿雷斯托維奇的上述言論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烏克蘭現在只不過是成為了歐盟候選國,其待遇與正式成員國天壤之別,即便能獲得來自歐盟的一些援助,也根本滿足不了自身需求。

更重要的是,歐盟不會免費幫助烏克蘭。

普京就曾提醒過烏克蘭,如果烏克蘭加入歐盟,將會淪為西方國家的半殖民地,歐盟也不可能幫助烏克蘭恢復飛機、船舶、電子製造在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因為西方不可能“花錢培養競爭對手”。

至於北約,北約秘書長和拜登已多次重申,烏克蘭是北約的夥伴國,但並非北約成員國,因此不適用於北約集體原則。

在美國眼中,烏克蘭不過是一枚用來牽制和消耗俄羅斯的棋子。此次俄烏衝突,本質上就是美國精心策劃的又一場代理人戰爭,華盛頓不可能出兵介入衝突,而僅僅是給予基輔一些軍事和經濟援助。

不過話又說回來,開弓沒有回頭箭,戰爭打到現在這個地步,烏克蘭除了寄希望於西方,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這場戰爭,是時候該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