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世界號之後,韓國要發展近軌運載能力10噸的火箭,不叫宇宙號?

第二枚“世界”號運載火箭在6月21日下午發射成功,極大增強了韓國作為“發達國家”的自信心。果不其然,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官方當時就宣布,要研製KSLV-III火箭,號稱近地軌道運輸能力為10噸,2030年進行首飛。有意思的是,這回韓國突然謙虛起來的,將KSLV-III命名為“世界”II,竟然不是大家認為的“宇宙”號。

這回竟然不叫宇宙號?

和KSLV-II“世界”號一樣,KSLV-II也是採用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不過由三級改為兩級,高度卻由“世界”號的47.2米,增加到52到54米,箭體直徑3.7到3.8米,而“世界”號的一級直徑為3.5米,二級及以上直徑2.6米。整流罩直徑達到4.2米,長度10到12米,起飛質量由“世界”號的200噸,提升到約360噸,近地軌道載荷能力從“世界”號的2.6噸,提升到10噸級。

提升挺大

而在發動機方面,KSLV-III的一級計劃安裝5台100噸級分級燃燒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二級安裝2台可多次點火的10噸級分級燃燒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而現在的KSLV-II“世界”號一級,採用4台75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具體型號為KRE-075,二級則是KRE-075的真空版,推力同樣是75噸級,三級採用一台7噸級發動機KRE-007。

全部採樣新的發動機

也就是說,雖然叫“世界”II,但KSLV-III又把韓國好不容易在“世界”號上積累起來的發動機基礎,全給扔了,另起爐灶,再次上演“狗熊掰棒子”。而根據韓國官方提供的性能數據,“世界”號不及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長征二號火箭,也比不上我國民營航天公司的“朱雀”2火箭。不過,KSLV-III如果真能將數據變成現實的話,差不多相當於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5火箭。

獵鷹5火箭,其實第一張圖就是獵鷹5,被韓國人盜用了

為啥拿它和“獵鷹”5相比呢?因為KSLV-III一級的5台1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號稱是可復用的,也就是一級要回收再利用。沒錯,韓國想復用火箭,不是一天兩天了,甚至想培育自己的SpaceX。在去年“世界”號首次發射失敗之後,韓國政府就宣布將該火箭的技術全部公開轉讓給韓華航空或者其他公司,並計劃在2022年到2027年間,投資5.93億美元,用於扶植韓國私營航天公司的成長,力度可謂非常大了,而到KSLV-III,更是可能直接冠以私營火箭的名義。當然,復用火箭的技術,韓國是否能搞定呢,還不好說。

世界號的KRE-075發動機

SpaceX的梅林1A發動機,是不是很像?

值得一提的是,KSLV-III的目標不僅僅是近地軌道,韓國甚至還想用它在2035年實現月球採樣返回。在韓國的規劃中,不僅有探月、月球採用返回、空間站,還有載人登月、火星採樣返回等等宏偉的目標,畢竟人家剛剛宣布要在2035年要成為“太空主要強國”。

韓國的月球探測器“共享月球”號

不過,KSLV-III的地月轉移軌道設計目標只有1.5噸,而我們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發射重量達到8.2噸。就算是最早的嫦娥一號,也有2.35噸。不知道憑藉1.5噸的TLI載荷,韓國究竟如何實現月球採樣返回?難道說登月器和返回器和韓國人的一樣小?而採回的樣品和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一樣,只有幾克重?

韓國人的野心大着呢

當然,KSLV-III還可以拓展,比如增加1個三子級,使月球轉移軌道運力提升到2到2.4噸。或者增加2台固體助推器,再將月球轉移軌道運力提升到2.5到3.5噸,甚至還有CBC構型方案,據說火箭性能可以達到原型的3倍。不過,這都是2030年之後才開始研製的事情,估計到真正堪用的時候,應該都本世紀中葉了。

KSLV-III的拓展構型

總而言之,“世界”號的發射成功,對於韓國來說,是一件“打雞血”的事情,但要想實現更大的夢想,當前最應該做的,是讓“世界”號儘快成熟起來,進行多次發射,都成功了才算是成功,而不是着急馬上又要搞新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