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2020年12月07日22:00:22 軍事 1034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自從2020年美國大選開始後,西太平洋的“風浪”就一直沒停過。特別是針對我們的寶島台灣,這一屆美國政府的手段比以往任何一屆都要明顯,而且更加無底線。對台軍售問題自不用多說,其實哪怕是中美正式建交的1979年,美國國會也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以國內法的形式,“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

其次還有美國對島內分裂勢力的慫恿。我們知道當年老蔣的一大靠山就是美國,敗退台灣之後,美國也是島內勢力的主要支持者。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之前,美國就將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使得我軍不得不停下解放台灣的步伐。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所以在這件事上,美國已經對中國欠下了還不完的債。而在最近,台灣“空軍”第一聯隊就在台灣東南海域上空試射了所謂的“萬劍彈”,也就是視距外集束彈藥巡航導彈。試射成功後,島內的一些“綠媒”就叫囂,稱台軍已經具備了打擊大陸沿岸軍事目標的能力。

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有彈無槍”那是一點用都沒有。這次執行試射任務的是台灣的IDF戰機,也就是“經國號”。這款戰機雖然吸收了一定的美國技術,但總體性能即便是在同代機型當中也不突出,更何況它沒有隱身能力,很難穿透我軍的防空網。真想問一句,是誰給了他們這麼大的勇氣?肯定不是梁靜茹。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前面已經說到了,美國是造成兩岸現狀的主要推手,他是最不希望看到兩岸統一的。為什麼?看看台灣的地理位置吧,一座太平洋上的大型島嶼,擁有眾多天然良港,如果統一了,台灣島就能作為中國海空軍進入太平洋遠海的跳板,儼然是不沉的“超級航母”。同時,台灣的回歸也會宣告美國的島鏈戰略徹底破產,屆時美國將再也無法打壓中國,他們的勢力可能會收縮至東太平洋。

說白了,台灣問題的實質就是中美博弈,美國想要用包括台灣在內的太平洋島嶼鎖住中國大陸發展的步伐,中國則需要打破這些封鎖,讓自己的影響力能夠走出去。現在看來,美國的第一島鏈已經名存實亡了,中國海空軍越過第一島鏈已成常態。因此美國就更不願意看到台灣這座“不沉航母”回歸祖國大陸的懷抱。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在這之前,先引入一個當下存在於中文互聯網裡的熱詞——入關。這個詞的字面意義是指進入關隘,而從歷史角度來說,它通常指代建州女真經由山海關進入中原,從而取代大明,建立清朝。

要是放在現代語境下,我們中國大陸,就是“女真”,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及其所建立的秩序,就是“大明”,“山海關”就是西方給中國大陸設下的重重阻礙,其中就包括台灣。而“清朝”,則代表即將建立的新秩序。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任何能夠引起巨大爭論的論調,大多都帶有一定的個人主觀見解,同樣的,由“入關”一詞衍生而來的“入關學”其實也並不客觀。因為當時的女真與大明,在文明程度上並不一樣,甚至可以說,當時大明眼中的女真人跟野蠻人無異,這很顯然並不能套用到當下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中。

因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會發現,西方世界其實並不是我們曾經想象的那樣,就綜合實力來說,中國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的西方國家,我們之間在現代文明程度上是平等的,而要跨越到整個文明的長度,還有哪個國家能跟我們比?

從台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 天天要聞

因此當下的情況,生搬硬套“入關學”是行不通的,但是“入關學”當中有一點是值得借鑒的,那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工業產能以及商業都必須出海,否則就會“內卷”,在無盡的內部惡性競爭之中走向沒落。這或許就是西方經常拿台灣問題搗亂,意圖在我國周邊建立一個封鎖圈的基本邏輯,那麼西方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封鎖分裂我們?而我們應該如何去破解,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