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2020年11月26日16:48:07 軍事 1981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導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速度與日俱升,尤其是近幾年的發展更是一路飆升,中國的飛速發展,讓中國人欣喜,也讓不少國家“羨慕嫉妒恨”。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在適應這種變化,並且努力讓國家更好。但其他國家並沒有習慣這種變化,甚至還起了警惕之心,妄圖遏制中國發展。比如,美國對中國5G實施的各項壓制政策,還有我們的鄰國——印度,近段時間宣布了不少針對中國的政策。

印度走“自力更生”之路尚且遙遠

不管中國遭受多少質疑,都不能阻擋中國進步的腳步,從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可看出中國發展的成果。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不過,久而久之,這種所謂的“依賴”也變成了他國急於脫離中國的原因。近年來,印度對華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可以說中國是印度進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統計,截止到今年九月,中國在印度的進口額度從上一年的13.7%上升到18.3%。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近年來,莫迪宣布印度要“自力更生”,不少人猜測,此舉是想減少對華依賴。但這個提議好像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反而自口號喊出來後,印度對華進口還在不斷增加。據悉,中國不僅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國,還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雖然莫迪的口號聽起來朗朗上口,沒有任何毛病,甚至有益於印度更加“獨立”,但實施起來遠不如說的那麼簡單。自今年以來,印度就不斷推行新政策,限制中國企業在印的經濟存在,但這對印度經濟以及印度人民來說,卻十分困難。

一位印度商人表示,減少對華商品依賴對印度來說將是一項重大挑戰。他的公司是專門製造高端手包的,但是包包上所用到的鉸鏈、鎖扣都需要從中國進口。他強調,如果沒有了中國進口,只用印度生產,那麼他將失去大批客戶,因為印度質量和中國相比差遠了,而且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手包上出現粗糙磨損的金屬牌。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搞獨立不是光憑一張嘴

就在上周,印度儲備銀行宣布,印度經濟已經連續兩季度出現縮減。即便這樣,莫迪還是公開表示印度已經踏上復興之路。這一次,印度似乎鐵了心要“自力更生”。

印度叫囂要“自力更生”,對華進口卻不減反增 - 天天要聞

印度外長表示,印度不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走“自力更生”之路,提升印度的實力。但事實會證明,這隻會讓印度經濟貿易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一位印度小貿易商表示,在這場印度單方挑起的貿易戰中,小企業受傷最大,政府政策讓他們不得不辭退公司員工,而當他們需要貸款救助時,卻沒有得到任何幫助。

印度商人卡姆波表示,有口號更要有讓口號落到實處的政策,僅憑一張嘴是無法實現自力更生的。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台》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共青團中央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