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現代軍人所需的護具之一,能夠有效保護頭部,作用相當重要。隨着科技的進步,軍用頭盔的材質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以鋼盔為主,而如今則是輕型戰術頭盔更加普及。
不管怎麼變,頭盔還是保持着圓形的形狀,不過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創造了一款方形頭盔。
Patka(帕特卡),這就是印度方形頭盔的名字,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主要由駐守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山地部隊裝備。一般軍用頭盔都是大圓頂,而帕特卡的形狀更類似於護額,最大的特點是輕便,重量1-1.5kg。
作為參考,印度軍隊目前主流的是M1974鋼盔,重量為2.5kg(加上內部通訊裝置的重量),比帕特卡頭盔重了66-150%。
縱觀全世界,帕特卡的外形完全可以用“獨一家”來形容,那麼印度為何要創造這種方形頭盔呢?
其實要歸根結底的話,帕特卡其實是宗教影響下的產物。印度有六大宗教,分別為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因為教義不同,所以心中的穿着佩戴也會出現不少區別。
以錫克教為例,他們的教義要求成年男性必須纏頭巾,但這種頭巾比鋼盔還要大,這就導致早期錫克教士兵無法佩戴鋼盔,安全性問題非常嚴重。
軍方曾打算強制讓錫克教士兵改戴鋼盔,但最終因為宗教影響而放棄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雙方妥協的結果——帕特卡,一種形似頭巾,卻又具有防禦力的頭盔。
帕特卡頭盔由四個部分組成,最外側是迷彩外套,外套表面有一個拉鏈,拉開之後可以安裝防彈板、緩衝材料和內襯,防彈板負責擋住彈藥或破片,緩衝材料緩和衝擊力,而內襯較為柔軟,為士兵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適度。
組成其實非常簡單,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帕特卡這麼輕。
防彈板的形狀類似於馬蹄形,前額及腦袋兩側均有防護,可在20米距離承受9mm手槍的攻擊,而後腦與頭頂是沒有防彈板保護的。與戰術頭盔相比,帕特卡的防護面積要小得多,只保護正面和兩側,一旦子彈從印度士兵的後方或頭頂射出,那帕特卡的防禦力幾近於無。
另一方面,方形頭盔的內部空間不如圓形頭盔,這就導致帕特卡無法內置通訊設備。
除了輕便,帕特卡還有一個優點——防滾落。獨特的方形結構,讓帕特卡不會像圓形頭盔那樣容易翻滾,這對山地部隊來說是個好消息,否則要是在上山時頭盔不慎滑落,帕特卡也不至於一路滾到山下。
總結一下,帕特卡作為宗教影響下的產物,優點是輕便、易攜帶、防滾落,而缺點是防禦力較差,而且無法安裝通訊設備,其實並不算特別適用於現代戰場。印度軍方其實也知道這些問題,但錫克教的影響力又讓他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默認的帕特卡方形頭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