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2025年05月17日18:33:13 軍事 150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1年,瓦良格號土耳其海峽口被死死卡住,土耳其獅子大開口要10億美元過路費,拖了中國整整兩年。

20餘年後,同一個國家又對中國汽車揮刀加稅,關稅加到40%,零件都不放過!

誰知,這次中國沒發火、沒交罰款,只是輕描淡寫地派出比亞迪簽了個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

土耳其立馬轉變態度,關稅政策當場作廢。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一場貿易對抗,一步投產落子,中國只用一招,就讓“封鎖者”變“歡迎者”!

卡在海峽口的航母——瓦良格的前世今生

歷史得從2001年說起。

彼時的中國,還在艱難探索“藍水海軍”的門道。

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是從烏克蘭買來的一個大殼子,沒武器沒動力,漂在黑海里,一副“命苦船大”的架勢。

想運回來?容易啊,先得過一道檻: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一手捏着。

於是,1999年中國的拖船隊開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門口,結果剛抬腳,土耳其就擺出一張牌:要過,拿錢來。

不是一千萬,不是一億,直接開口——十億美元!

什麼理由?什麼海峽太窄、船太大、遮擋視線、拖不動、會自轉……各種“專業借口”層出不窮,實際就是擺個陣勢,要價。

這要價可不是拍腦袋,背後誰在使勁?北約有人插手,美帝在冷笑,誰都不想中國搞航母。

土耳其這一刀,甩得狠、卡得准。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中國掏了這十億嗎?沒有。一分沒掏。

怎麼辦?拖着!大船不走,海峽口一橫,拖船像釘子似的釘在那兒。

外交部不急,技術團隊出馬,宋家慧領隊“技術諮詢”,測這測那,數據演示模型試拖,連試驗船都租起來演練。

半年,六個月,海風天天吹,土耳其自己都開始頭疼。

終於,在2001年11月1號,瓦良格通過海峽,駛向中國。

全過程無火藥,沒開炮,靠的就是技術+堅持。

瓦良格的卡殼,是中國第一次面對地緣政治封鎖時的試煉。

那年,我們談判、耗住、技術攻堅,用的是“軟釘子”。

可誰想到,二十多年後,土耳其還來一次——不過這次不攔船,攔車了!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稅卡車門口:土耳其揮刀,中國電車“受限行”

時間來到2023年,土耳其一拍桌子:所有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加征40%附加關稅。

關稅總額直接飆升到50%,你以為這就完了?

到了2024年6月,人家又來了個“加碼版”:整車、配件、哪怕螺絲釘,只要是中國產,最低徵稅7000美元!

這一刀下去,車門基本算是關了。

電動車還想進?讓你轉個身先掏一層皮。

理由也“好聽”:

保護本國產業、扶持本地車企、減少貿易逆差

背後真正的算盤是什麼?用腳想都知道——讓中國企業在土耳其投資!

對外封鎖,對內招商,這路數一點不陌生。

更絕的是人家玩“套娃戰術”:一邊提關稅,一邊又出台投資激勵令。

你要是進來建廠?行,關稅從40%變10%,給你豁免!

這不是談判,這是攤牌。你進來,才讓你過關;你不進,那你就別賣了。

乍一看,像是設了個坑,其實土耳其政府算盤打得啪啪響:借中國車熱度,給本地電車製造業“搭梯子”。

可這梯子,中國真爬了。

2024年7月8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現身伊斯坦布爾

不是來抗議,不是來談條件,是來簽字。

合同內容很簡單:在土耳其投資10億美元,建年產15萬輛汽車的整車工廠,外加研發中心。

地點選在馬尼薩,預計2026年底投產,能提供5000個就業崗位。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就這麼一落子,土耳其立刻翻臉比翻書快。

原定7月8日正式生效的加稅政策,在7月5日就被撤銷!

總統令直接寫明:凡是按投資激勵政策來的車企,關稅從40%降到10%。

不但對比亞迪有效,其他中資品牌一視同仁。

比亞迪這一手,簡直就是“外交小鋼炮”:不用吵、不靠告,動手蓋廠房,比誰都快。

有人說,這不是交了“變相保護費”?

不,這叫對賭。

你收我關稅,我砸錢來建廠,把市場跟你捆在一起,看你還敢封嗎?

而這10億美元,不是“通行費”,是“通行證”。

讓你知道,中國汽車,不是靠談出來的,是造出來的!

歷史的回聲:封鎖者變“歡迎者”

這一幕,跟2001年瓦良格那一事,如出一轍:

當年航母過不去,中國靠“拖”的;如今電車不讓賣,中國靠“造”的。

當年是海峽口卡着;現在是關稅口堵着。

當年花了兩年斡旋;這回只花了三天就宣布撤銷政策。

當年逼的是航母歸國;這回壓的是中國製造出海。

最大的不同,是角色換了:中國不再是那個“等待放行”的一方,而是“自己開路”的主角。

土耳其也不是當年那個被動讓步的“守門人”,而是被市場倒逼下轉變態度的“招商方”。

世界在變,貿易規則在變,但有一點沒變:中國應對挑戰的方法,變得更主動、更成熟、更高效。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從瓦良格卡在土耳其海峽那天起,到比亞迪簽下投資協議的這一刻。

中國早已不是那個要靠“喝酒簽合同”的階段,而是拿產品、技術、資金當底氣的全球製造力量。

與此同時,面對土耳其持續不斷的關稅壓力和制度性歧視,中國政府並未坐視。

2024年10月8日,中國正式向WTO提交磋商請求,啟動爭端解決機制,案件編號為DS629。

商務部發言人當時明確表示,土耳其對中國電動車採取的歧視性措施,已明顯違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和關稅承諾。

2025年1月16日,中方在磋商無果後,正式要求WTO設立專家組。

2025年2月24日,WTO爭端解決機構同意了中方請求,開始進入調查與審理階段。

據公開資料,中國向WTO提交了三項核心訴點:

土耳其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

設置對中國產電動車進口許可證的限制;

對在土耳其本地投資生產的品牌提供稅收豁免,而中國產品若無投資背景則不得享受此待遇。

中方認為,這些措施已構成差別對待,是保護主義行為,不符合WTO《1994年關貿總協定》中的核心義務。

瓦良格屈辱已成塵!土耳其對華加征汽車關稅,中國破局僅用一招 - 天天要聞

值得注意的是,該案件不僅僅是中土之間的雙邊爭端。

歐盟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多個WTO成員國已保留參與專家組程序的“第三方權利”,顯示出對案件進展的高度關注。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新能源產品日益在全球市場中佔據競爭優勢,引發部分國家以“補貼”、“不公平競爭”為由實施限制。

這類貿易摩擦可能日後頻繁出現。

而此次土耳其事件的意義還在於,中國藉助WTO這一多邊平台,表明將以規則為依據、通過制度捍衛自身權益,反對任何形式的技術保護主義。


參考文獻:

獨家|WTO設專家組!審查土耳其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限制措施,第一財經,2025-02-25

追溯“瓦良格”坎坷來華路:差點變“裝甲式監獄”,新京報

2012年09月26日

“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宋家慧的故事,中國政協文史館,2020-03-27

土耳其擬對中國進口汽車徵收40%關稅,乘聯會崔東樹:應該能夠克服挑戰,第一財經2024-06-11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加大軍事攻勢,要吞併加沙,加沙已經成為“殺戮場”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加大軍事攻勢,要吞併加沙,加沙已經成為“殺戮場”

1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了臨時停火協議,但以色列在3月18日對加沙重啟包括空襲在內的大規模襲擊,三周時間裡就導致超過千人死亡,停火協議事實上已被撕毀。臨時停火協議達成後,一些此前逃到加沙南部的民眾被允許返回北部家園,但在以軍重啟軍事行動後再次流離失所。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的數據顯示,加沙約三分之...
美國媒體:“陣風”戰鬥機很優秀,輸在一點不足 - 天天要聞

美國媒體:“陣風”戰鬥機很優秀,輸在一點不足

中國殲10-CE戰機一天擊落三架法國“陣風”戰機,讓這款中國研製的軍機聲名大噪,推上了榮譽的頂峰。但是如果回頭看一下這段經歷,着實令人感到不易。印巴空戰前,殲-10CE只有巴基斯坦一家海外用戶,殲10-CE在國內是不被重視的產品。
13歲考入國防科大,這名大校獲全國表彰! - 天天要聞

13歲考入國防科大,這名大校獲全國表彰!

13歲上大學33歲當教授38歲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這“開掛的人生”中途卻突然按下了“重啟鍵”經歷高位截肢他用最快的速度回歸團隊5月16日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他就是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王戟天才少年考入國防科大他堅定選擇了國家需求1976年王戟剛上小學一年級就對數學計算着了迷1978年王戟考入中學當時他...
不顧2億人死活,印度還想使出絕殺一招,巴基斯坦立即亮出核彈 - 天天要聞

不顧2億人死活,印度還想使出絕殺一招,巴基斯坦立即亮出核彈

在印巴達成停火協議後,雙方之間的戰鬥基本已經停止,不過兩國的輿論戰卻愈演愈烈。印度為了掩蓋戰敗的事實,近期大張旗鼓“慶祝勝利”,他們不但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為期10天的“慶祝活動”,甚至還將一些國會議員派出國,在外交官的陪同下上門他國“宣傳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