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艘自製潛艇“海坤號”原定4月海試,結果連港口測試都沒搞定——管道三天兩頭爆裂,船艙瘋狂進水,4000多項檢查只完成不到10%。
台當局嘴上說“11月準時交付”,但連美國顧問團隊都撂挑子不幹了,這艘被台媒吹上天的“抗陸神器”,眼看要成“海底棺材”。
說實話,這劇情一點都不意外。台灣的軍工底子什麼樣,大家心裡有數。造潛艇不是拼樂高,光是耐壓殼焊接技術就能卡死一堆“本土精英”。
更諷刺的是,這艘潛艇的核心技術全指望外國: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戰鬥系統、mk-48魚雷、連測試團隊都是國際僱傭兵。台當局砸了260億新台幣(約8.98億美元),結果連最基本的管道密封都搞不定,還不如大陸民營造船廠的水平。
但問題根本不在於技術——而是政治作秀壓倒了科學。台當局把“潛艇自造”當政治提款機,既要忽悠選民“台灣能硬剛大陸”,又不敢真惹毛美國“老大哥”。
現在漏水漏成篩子,海軍還要硬着頭皮說“安全第一”,明擺着是給選舉留遮羞布。要知道後面還有7艘潛艇的2840億大餅,這齣戲要是演砸了,金主們誰還敢投錢?
說到地緣博弈,美國的算盤打得噼啪響。賣魚雷可以,派工程師也行,但絕不會幫台灣突破關鍵技術。
為什麼?
因為華盛頓要的是“台灣當刺蝟”,不是“台灣變鯊魚”。真把解放軍惹急了,美軍難道會為了一艘漏水潛艇和大陸開戰?看看俄烏戰場就知道,美國最擅長用二手武器讓別人當炮灰。
大陸這邊反倒淡定得很。解放軍近年下餃子似的新增潛艇,039c、095型哪個不是世界一線水平?
台灣就算真造出8艘潛艇,在東海艦隊面前也就是個移動靶。更關鍵的是,北京早就看穿:台當局搞“潛艇自造”本質是“台獨”緩兵計,妄圖用“武裝自衛”騙國際同情。但大陸的底線很清楚——技術落後可以忍,“以武謀獨”必須死磕。
現在最尷尬的是台灣老百姓。民進黨吹了8年的“國防自主”,結果260億納稅錢可能沉進太平洋。要我說,與其折騰註定失敗的潛艇,不如想想怎麼避免被“台獨”綁上戰車。畢竟真打起來,漏水潛艇救不了台灣,但兩岸融合發展能。
這場鬧劇再次證明:沒有完整工業體系,軍工自主就是空中樓閣;背離民族大義,再多的武器也只是紙老虎。台灣真正的安全出路,從來不在華盛頓的施捨,而在兩岸同胞的理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