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所學校,女生比比戴着防護頭盔,穿着熒光背心,在急救課上認真聽講。
“印度威脅我們,有可能發生戰爭,所以我們都必須相互支持。”13歲的比比說。
巴控克什米爾有6000多所中小學和高校,其中1195所學校位於實控線沿線。為應對緊張局勢,當地政府將學校操場改造成急救營,訓練學生與印度爆發戰爭時的緊急應對方法。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對印度遊客的槍擊事件,造成嚴重傷亡。印方指責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義”。連日來,兩國在克什米爾持續交火,並已相互關閉領空。
印度總理莫迪已授予軍方回應襲擊事件的“完全行動自由”。巴基斯坦鐵道部長甚至一度警告,巴基斯坦的130枚核彈“不是擺設”。
新一場印巴全面戰爭是否一觸即發?
印度一貫找巴基斯坦當替罪羊
4月22日,一些武裝分子向正在印控克什米爾旅遊勝地拜薩蘭山谷騎馬遊覽的遊客無差別開槍,導致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爾公民遇難。
事發後,印度政府決定立即暫停向巴基斯坦公民發放簽證,巴方則暫停與印度的所有貿易往來,雙方先後相互關閉領空。印方還暫停履行《印度河水域條約》,以切斷巴方水源。這是條約1960年簽訂以來首次被印度暫停執行。
槍擊事件何以導致印巴雙方劍拔弩張,以至揚言要動用核武器?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儘管巴方否認與事件有關,但由於襲擊是從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向印控地區遊客發動的,印度一定會採取報復措施;而印方在巴控地區開展軍事行動進行報復,巴方當然也要反擊,從而導致戰爭風險。
印巴兩國多次因克什米爾問題爆發衝突甚至戰爭。最近一次是2019年2月,印控克什米爾發生針對印方車隊的自殺式爆炸襲擊,印巴爆發武裝衝突,甚至出動戰機。

“我認為印度應該為4月22日以來的危機負主要責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幾年來一直希望改善與印度的關係,但印度“不接茬”。2019年8月,印度廢除憲法第370條,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權,此後一直在印控克什米爾採取高壓政策,並向當地遷移印度教人口,試圖改變當地人口結構。他指出,此次事件就是印度的政策失敗造成的,是對莫迪政府一系列做法的反彈。而印度不會承認失敗,於是巴基斯坦成了替罪羊,這也是多年來印度的一貫做法。
國際社會正積極對印巴雙方進行斡旋。4月30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巴基斯坦夏巴茲分別通話,敦促雙方合作,緩和緊張局勢。5月1日,夏巴茲與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進行會見。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同日與印度防長辛格通話。
5月2日,夏巴茲會見阿聯酋駐巴大使時對印方指控進行駁斥,稱印方沒有任何證據。他呼籲國際社會對槍擊事件進行可信、透明和中立的調查。
莫迪“甩鍋”印度軍方
印度海軍發言人5月1日表示,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進行大規模演習,以展示戰備狀態和遏制潛在威脅的能力。同日,巴基斯坦軍隊在旁遮普省傑赫勒姆鎮一處野戰射擊場開展代號為“錘擊”的大規模演習。印巴軍隊則連續多晚在克什米爾實控線一帶交火。
4月30日,巴基斯坦新聞與廣播部長阿陶拉·塔拉爾稱,印度可能將在未來24小時至36小時內對巴採取軍事行動,巴方將堅決回擊。

此前的4月27日,巴基斯坦鐵道部長哈尼夫·阿巴西的警告已令世界驚顫: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擺設,而是直接針對印度的強大威懾力量。“你們停止我們的供水,我們就停止你們的呼吸”。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擁核”國家。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去年6月發表的全球核力量報告,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擁有172枚和170枚核彈頭。
龍興春表示,印巴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小規模的衝突是難免的,類似的情況歷史上曾多次出現。“不管有沒有證據,首先把矛頭對準巴基斯坦。”他指出,爆發全面戰爭對雙方都不利,也解決不了問題。巴基斯坦威脅使用核武器,就是因為國力和軍力都不如印度。這種情況下,印度不會冒險把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
4月29日,莫迪在與軍隊和安全部門負責人舉行的閉門會議上授權軍方“完全行動自由”,由軍方決定回應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槍擊事件的“方式、目標和時機”。
“莫迪的做法和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時一樣,也是把權力下發給軍方首腦。”劉宗義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說,莫迪在“甩鍋”,把責任推到軍方首腦身上。現在印軍雖然擁有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但巴基斯坦也有中國的殲-10,空軍裝備與印度不相上下,印軍不敢貿然採取行動。2019年2月印巴衝突的情況更可能重演。
5月2日,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艾哈邁德呼籲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介入解決印巴克什米爾主權爭端。他再次強調,印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支持對巴基斯坦的指控,並表示,如果印度選擇侵略,巴方將行使其固有的自衛權。
當被問及自衛權是否包括動用核武器時,艾哈邁德沒有排除這一可能性。他表示,不會詳細說明巴基斯坦將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