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媒消息,在短短21天內,烏軍對俄羅斯重要的軍事和能源設施展開了11次攻擊,最引人注意的一次是突襲發生在喀山的轟炸機製造工廠。
1、密集“蜂群”突襲,俄吃了血虧
此次突襲行動,是烏克蘭對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削弱企圖,以及其通過此舉增加談判籌碼的戰略意圖。
先別急着給烏克蘭鼓掌,來看看這次行動的“硬核”背景。烏軍無人機部隊突襲1400公里,對喀山的逆火超音速轟炸機和海盜旗戰略轟炸機工廠進行了一波出其不意的飽和性突襲。
俄羅斯怎麼可能坐以待斃呢?
事情發生後,俄媒迅即發布了喀山戈爾布諾夫飛機廠火災的視頻。俄軍當然也沒閑着,防空導彈部隊緊急發射了86枚防空導彈,對無人機進行瘋狂攔截。不過,烏克蘭無人機的命中率顯然有所提高,因為它們成功擊中了喀山的油罐,讓這個飛機製造基地瞬間成了一片火海。
這樣的突襲並非孤立事件,早在1月初,烏軍無人機就已頻頻在俄羅斯境內展開襲擾,從列寧格勒州到薩拉托夫市,各類油庫、煉油廠接連遭殃。無論是恩格斯空軍基地爆發的憤怒之火,還是沃羅涅日州能源倉庫的火焰,這些無人機儼然成了烏克蘭在與俄羅斯博弈中的絕佳籌碼。
2、烏軍這一波反攻效果,不容小覷
俄羅斯雖然嚴陣以待,但面對連綿不絕的攻擊,也確實感受到了壓力。在這種背景下,烏軍總司令西爾斯基下達了加強對俄軍工業和基礎設施打擊的命令,意圖通過不斷削弱敵軍的後勤與製造能力來降低其在前線的進攻力度。
不過,烏克蘭這樣的戰術選擇也是出於無奈。當前的頓巴斯前線局勢對其並不利好,烏軍的防線有些搖搖欲墜。為了應對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烏克蘭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遠程無人機作戰中,希望以此作為制衡手段,迫使俄羅斯在談判桌上作出更多讓步。
此外,澤連斯基的努力,不僅僅體現在前線戰場上,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他同樣努力爭取話語權。澤連斯基在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明確表示,烏克蘭不會接受削減軍隊規模至17萬這一俄羅斯對其提出的苛刻條件。
相反,為了強化防禦力量,烏克蘭正在尋求全面部署“鐵穹”防禦系統,建立起一道堅固的空中盾牌。
3、2025年極限爭鬥,烏依舊勝算渺茫
眼下,到了2025年,烏克蘭迎來了一場真正的考驗:持續的戰爭消耗能否靠外部援助得到緩解?
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處境決定了其必須不斷尋求強大的國際後盾。面對俄方的壓力,基輔需要的不僅是“好朋友”的口頭支持,更是實實在在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援助。在這場博弈中,烏克蘭瞄準了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以期藉助它們的力量從而在戰場上掌握更多主動權。
然而,烏克蘭想要的不僅僅是高科技的武器和防禦系統,還有全球能源格局的重新洗牌。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憑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時間以來在歐洲扮演了天然氣供應商的角色。然而,這種依賴關係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被放到了放大鏡下,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意識到,能源獨立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澤連斯基政府強調,歐洲不能再一邊大量採購俄羅斯的天然氣,一邊又希望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這種矛盾無疑會削弱西方世界對俄政策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因此,歐洲必須實現能源獨立,以減少對俄羅斯的戰略依賴,在這個背景下,俄烏局勢也進入了新的轉折點,但不論如何,烏克蘭的勝算依舊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