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粟裕請“陳鄧”出山,為何沒有劉伯承

2024年03月29日16:05:04 軍事 1406

1948年10月31日,中央軍委收到華野粟裕的一封急電,電報內容寥寥幾句:此次戰役規模巨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

粟裕口中的“此次戰役”也就是日後載入史冊的淮海戰役,這場由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聯手獵敵的戰役,可以說是解放戰爭中最關鍵的一場戰鬥。

按理說,淮海戰役中野也出了不少力,中野司令劉伯承又是勇冠三軍的“軍神”,為何粟裕

在致電中央“請陳軍長、鄧指揮統一指揮”時,沒有提到劉伯承的名字呢?

這是粟裕的疏忽,還是說另有名堂呢?

一,誰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

關於淮海戰役,近年來討論最多的無外乎是“淮海戰役誰指揮”問題,各方你爭我議,似乎有了大概答案。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個關鍵問題,一場戰役要想打起來,自然要有人打頭陣、開第一槍,那麼淮海戰役誰打的頭陣呢?

答案不用爭論,就是中野。

中野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粟裕請“陳鄧”出山,為何沒有劉伯承 - 天天要聞

1948年11月7日,中野部隊在追擊途中,於河南虞城縣和敵軍第181師交火,正式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此戰,中野楊勇將軍帶兵僅用時15小時,就擊潰敵軍,生擒敵師長。反觀華野在11月7日這天,主力剛剛南下隴海一帶,一直到11月9日才和敵人交火。

淮海戰役中野立下首功,劉伯承又作為中野司令,粟裕在給中央的電報中更應該請劉伯承出山才是。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馬後炮”問題,粟裕是10月31日請示中央的,淮海戰役是11月7日打響的,粟裕本人肯定無法預測誰打的第一槍。

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以小失大、撿了芝麻丟西瓜了,注意,此處大講中野立下首功,是要進一步加深對文題的疑問。試想,淮海戰役必是一場大戰,中野、華野都要參與,兩大野戰軍的首長也不能閑着,粟裕這樣的天才將領做事情面面俱到,自然會想到這一點。

既然已經想到,為何沒有說出來呢?答案在於粟裕另有考慮。

二,劉鄧二人組的特殊性

當時,劉伯承的職務是中野司令員,鄧小平則是政委,由於“政委擁有最後決定權”這項規定在1942年就已取消,所以世人通常認為司令大於政委。

但是,中野的情況卻很特殊,部隊擁有最後決定權的不是司令員劉伯承,而是政委鄧小平。這主要是由於中央為協調方便,在各大野戰軍設立了凌駕於司令部之上的前委機構,誰擔任前委書記,誰的權力就更大。

中野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粟裕請“陳鄧”出山,為何沒有劉伯承 - 天天要聞

西野彭老總軍政一肩挑,自然由他擔任前委書記;華野粟裕雖然是軍事主官,但軍內大事仍需要陳毅拍板,所以華野前委書記是陳毅;東野不用多說,林彪的地位無人可比。只有中野例外,劉伯承、鄧小平兩人都有“元帥之姿”,單獨拿出來都是能統兵一方的名將,最後還是由毛主席親自拍板,讓鄧小平出任前委書記。

也就是說,鄧小平才是中野的當家人,後來中央決定建立淮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再次出任總前委書記,劉伯承、陳毅兩人只擔任委員,同樣可以看出鄧小平的地位之高。

三,劉伯承當時脫不開身

粟裕之所以不提劉伯承,除了劉鄧身份差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戰役最初並未打算讓劉伯承參與進來

中野打響淮海戰役第一槍,粟裕請“陳鄧”出山,為何沒有劉伯承 - 天天要聞

上文說到在,中野楊勇縱隊追擊敵軍第181師,其實參與追擊的部隊還有中野第3、4、9縱隊,這些部隊主要受鄧小平、陳毅指揮。

而中野第2、6縱隊則在劉伯承的帶領下,駐守在豫西一帶,震懾敵軍黃維和張淦兵團。劉帥作為我黨軍事素養第一梯隊的名將,打仗技術精妙絕倫,他僅靠兩支縱隊就大擺疑兵陣,把白崇禧耍的團團轉,一直誤以為中野主力是在豫西,直到華東局勢突變,白崇禧才繞過彎來。

也就是說,在11月之前,劉伯承的主要任務是在豫西牽制敵軍,並沒有參與淮海戰役的跡象,直到黃維兵團東進,劉伯承才正式返回徐蚌戰場,於11月10日和鄧陳匯合。

總的來說,粟裕在致電中央“請陳鄧指揮”時,沒有提及劉伯承,主要還是出於軍中職務和現實情況的考慮。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