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以色列將無法實現“保衛自身安全”的戰略性目標。這場戰爭除了實現“打擊哈馬斯”的目標之外,幾乎沒有為以色列帶來任何好處。事實上,從實際情況來看,以色列軍隊對哈馬斯的作戰並不算成功。
在以色列軍隊已經宣布控制的加沙北部,哈馬斯又重新組織起了警察部隊,開始維護加沙城的秩序,還給每名公務員發了200美元的薪資;在加沙南部,以色列軍隊的進攻也遭遇了挫折,留在加沙地區戰鬥的以軍僅僅只剩下3個師和一些特種部隊。
更讓以色列政府倍感壓力的是,隨着加沙地區越來越多的人道主義慘案被曝光,以色列在國際社會上的形象已經一落千丈。胡塞武裝在紅海、亞丁灣等海域發起的“襲船戰”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以色列的經濟運行,即便美國等國家已經出動海軍編隊,但依舊有商船被胡塞武裝的導彈擊中。
面對各種不利局面,以色列戰時內閣的高層官員公然抨擊了以色列總理,稱在加沙戰爭爆發的一開始,以色列就應當開始思考這場戰爭該如何結束,可以色列卻忽略了這一點。
然而,以色列並非沒有掙脫戰爭泥潭的機會。據觀察者網報道,在新一輪臨時停火談判中,哈馬斯提出了135天的“永久停火”計劃。在這期間,哈馬斯將分三個階段釋放手中的全部人質,以色列軍隊需要從加沙地區撤軍,哈以雙方將繼續探討簽訂永久停火協議。
對於以色列而言,接受這一停火協議總體上是有利的。除了實現不了“徹底剷除哈馬斯”的戰略性目的外,以色列有望實現“解救被困人質”、“解除加沙地區對以色列的威脅”這兩個戰略性目的。
並且,以色列還不用考慮戰後加沙地區200萬難民的去留問題,沙特阿拉伯與以色列建交的大門將有望打開,胡塞武裝也可能會停止發起“襲船戰”,這些都能大幅緩解以色列面臨的內外部壓力。
不出意料的是,哈馬斯的這項停火計劃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否決,並被後者譏諷為“痴心妄想”。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再次誓言要將哈馬斯完全摧毀,並公開強調,消滅哈馬斯是結束這場衝突的“唯一辦法”,只有繼續對加沙武力施壓,才能迫使哈馬斯釋放人質。
內塔尼亞胡表示,如果哈馬斯沒有被徹底剷除,他認為下一次對以色列的襲擊只會是時間問題。對於第五次前來以色列探討新一輪巴以衝突的布林肯,內塔尼亞胡明確反對讓其與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赫齊•哈勒維進行一對一會晤。
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官員解釋稱,“以色列不是傀儡國家”。但儘管如此,布林肯依舊錶示他會繼續推進停火談判。事實上,對於這場戰爭,美國也已經感到了疲憊。
需要指出的是,內塔尼亞胡政府不珍惜這次“巴以停火”的機會,只會讓以色列錯失一個從戰爭中抽身的機會。如果本輪衝突繼續進行下去,以色列也將會付出比以往高得多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