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2023年12月09日20:26:05 軍事 1989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文/君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9日消息,美國《紐約時報》原編輯加文在其文章中鼓吹“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他聲稱日本擁有核武器,將可以確保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等鄰國。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美國部署歐洲的航空核彈)

加文的文章是寫給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的,這名美國記者在文中把日本吹成了所謂“和平領導者”,並強調“今時不同往日”,日本不能再“奢望這種地位”。加文聲稱美國在重回“孤立主義”,而日本必須放棄美國的“保護傘”,轉而尋求自己研發核彈。加文還向日本提出“建議”,聲稱日本擁核之後,可以用於作為“威懾中俄”的工具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日本自己就吃過美國的原子彈)

加文的“建議”明顯就是一個餿主意,他的這一表態已經至少出現了幾個問題,第一是違背不擴散核武器原則;第二是無視了日本的戰敗國身份;第三他也忽略了可行性……總之,這是一個愚蠢的“建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出來的。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日本航空自衛隊跟蹤俄羅斯的核轟炸機)

當然,這和一些跡象有關。一些信息顯示,日本在二戰期間挨了美國兩枚原子彈,但那個時候的日本,其實也在研發核彈,只不過是“慢半拍”而已。而且,日本在戰後也沒忘記對核武器的“曲線研究”,因為日本不能明目張胆研發核武器,所以就變着法子,搞核電開發這些,並巧立名目,儲存了大量的鈈-239、鈾材料等。雖然這和核武器還相去甚遠,但我們明顯能感覺到,日本一直都沒忘記核武器。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福島核電站溶毀事故)

而美國現在為了利用日本“對付”中俄,也逐漸鬆開了對日本的控制,日本甚至可以明目張胆發展進攻性武器,包括各種導彈技術。美國還同意向日本出口“戰斧”巡航導彈,而“戰斧”其實就有核常兼備的性質。隨着日本進一步發展遠程打擊力量,未來美國是否會進一步“鬆綁”尚未可知。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戰斧”巡航導彈)

由於美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日本愈發猖獗,福島核污水排海一事,日本惹怒了全世界,但日本一意孤行,已經排放超過23000噸核污水。日本自己行為禍害全世界,卻在裝模作樣,搞了個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名單,並將中國的核技術單位“拉黑”。日本的這些行為,其實就是在為其自身的武器開發計劃打掩護。賊喊抓賊,就是日本的這種行徑。

“日本必須變成核大國,不靠美國也能威脅中俄” - 天天要聞

(日本大量沙丁魚死亡,引發關於核污水影響的質疑)

所以美國會出現“讓日本成為核大國”的聲音,並不是“偶然”。美國現在確實有意“培養”日本,而日本也確實在擴軍備戰的路上越走越遠。日本修改《和平憲法》的意圖也是擺在檯面上的,如果日本真的重走軍事路線,那麼就不能不警惕其動機了。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