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0月17日,巴勒斯坦位於加沙地帶加沙城的一家醫院遇襲致至少500人死亡,巴以局勢已然間不容髮。與此同時,美媒還發現一個發展趨勢——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正在激怒中東地區。
據《紐約時報》17日報道,為巴勒斯坦人感到悲痛和憤怒的情緒在中東多個國家不斷升級,從上周五(13日)開始,伊拉克、伊朗、埃及、敘利亞等國民眾走上首都街頭髮起反美、反以抗議活動。“美國去死”(Death to America!)這句曾在阿拉伯世界盛行的反美政治口號重新引起共鳴,乃至美國親密盟友巴林國內都響起了這句口號。
另據路透社等最新報道,加沙醫院遇襲一事正讓這一憤怒情緒更為高漲,黎巴嫩、約旦等國的美國、以色列大使館遭到抗議民眾包圍,甚至縱火,以抨擊美國支持犯罪的行為。

當地時間上周五,在伊拉克巴格達舉行的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活動 圖自《紐約時報》
猶記得2002年9月,為紀念巴勒斯坦起義兩周年,當時黎巴嫩、埃及、敘利亞和加沙等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分別舉行遊行示威,中東民眾高呼“以色列去死”“美國去死”等口號,痛斥美國偏袒以色列,反對美國的中東政策,聲援巴勒斯坦人。如今,這一幕重演。
《紐約時報》17日報道稱,就在以色列早前宣稱要對加沙進行地面攻擊時,美方承諾會向以色列提供“鐵一般”的支持,並且不附帶任何條件。這讓許多阿拉伯人認為,美國政府不僅對生活在以色列佔領下的巴勒斯坦人的痛苦漠不關心,而且還與之狼狽為奸,串通一氣。許多巴勒斯坦人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在接受美媒採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以色列和美國高級官員的言論是“非人性化”和“好戰”的。
在過去的一周里,對於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美國官方的態度,從美國總統拜登在衝突爆發之初單方面譴責哈馬斯是“純粹的邪惡”,再到國務卿布林肯宣稱拜登政府對於以色列反擊可能造成的後果有“極高容忍度”,美方“站隊”的程度令人驚訝。
戴安娜·巴圖(Diana Buttu)是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曾在巴以談判中擔任律師。她直言,迄今為止拜登政府的回應都令她震驚不已。她從來沒有對美國在衝突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任何“幻想”,她深知美國會堅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但她沒有想到會到這種程度,“這種程度的站隊就是在搞種族滅絕。”
《紐約時報》稱,在更廣泛的中東世界,人們則認為今天事態之所以會發展到這一步,不是因為以色列遭到了恐怖襲擊,而是以色列在美國撐腰下壓迫摧殘了幾十年巴勒斯坦人民,美國卻連基本的“勸阻”都沒有做過。
“你(美國)反對佔領烏克蘭,那你能否認巴勒斯坦人被佔領了嗎?”沙特知名學者哈立德-達希爾(Khalid al-Dakhil)哀嘆,“沒有人要求你向佔領了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宣戰,人們只是要求你理性明智,並說服你的盟友,讓他們恢復理智。”
埃及前外交部長納比爾·法赫米(Nabil Fahmy)也指出,現在的阿拉伯世界已經對美以充滿了極大的憤怒,即便是那些原本並不支持哈馬斯的人,“美國給以色列開了綠燈。隨着事態變得越來越血腥,西方的雙手都將沾滿鮮血。”
而這種憤怒之情如此強烈,以至於連“美國去死!”這句反美口號都在中東地區捲土重來,包括在美國親密盟友巴林的抗議現場就能聽到。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社會甚至國會都在使用“美國去死!”的口號,這一口號也被世界各地的反美團體和抗議者所採用。

巴林麥納麥,一名抗議者踩過以色列國旗 圖自法新社
據美聯社、法新社等媒體13日綜合報道,上周五在完成衝突後的第一次祈禱後,中東多國數以萬計的穆斯林發起抗議活動,聲援巴勒斯坦人。
“人民要求解放巴勒斯坦”、“保衛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是(巴勒斯坦人的)權利”、“拒絕美國偏袒以色列”……從約旦安曼市中心通常寧靜的街道,到也門飽受戰爭創傷的首都薩那,成群結隊的朝拜者舉着巴勒斯坦國旗湧上街頭,表達對以色列向加沙地帶發起致命性空襲的憤怒。

13日,在埃及開羅第一座著名清真寺愛資哈爾清真寺,抗議者揮舞巴勒斯坦國旗 圖自美聯社
在貝魯特,黎巴嫩真主黨的數千名支持者揮舞着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真主黨的旗幟,高喊着“支持加沙”、“以色列去死”。
“反對佔領!對美國說不!”伊拉克的數萬名抗議者則聚集在巴格達解放廣場,“作為伊拉克人,我們深知國土被入侵者佔領的痛苦。我們和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
在伊朗各地,示威者也在祈禱後湧上街頭。他們在德黑蘭燒毀以色列和美國的國旗,齊聲大喊“以色列去死”、“美國去死”、“巴勒斯坦終將成為征服者”。

德黑蘭一名婦女在反以色列集會上舉着“打倒美國”的標語
敘利亞的抗議者在首都大馬士革舉行集會,“我想告訴他們不要離開家園,否則他們就會像我們的祖父母一樣,再也回不了家了。”居住在敘利亞的23歲巴勒斯坦人艾哈邁德·賽義德(Ahmad Saeed)說。
此外,在非中東地區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一些禮拜者也在祈禱後離開時踩過美國和以色列的國旗。有人受訪時憤懣道:“國際媒體和國際法庭對巴勒斯坦人所遭遇的不公視而不見。他們只注意到巴勒斯坦人為保衛自己而採取的行動,還稱他們是恐怖主義。”

《紐約時報》稱,美國方面顯然已經關注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怒火,美國官員最近的表態有所“軟化”,開始出現了“要求以色列不要佔領加沙”的聲音。
但即便如此,華盛頓中東研究所的非常駐學者哈福薩·哈拉瓦(Hafsa Halawa)指出,美國在中東的形象已經受損,“美國人在中東已經毫無道德形象可言。”

拜登登上專機前往以色列 圖自CNN
伊拉克安巴爾大學的法律和政治學教授莫亞德·朱拜爾(Moayad Jubeir)直言,“只要不損害美國的利益,美國根本不在乎一千個、一百萬個或十億個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死亡。”
報道還提到,無論是沙特王儲兼首相薩勒曼明確要求以色列必須解除對加沙封鎖,還是埃及總統塞西暗諷美國更震驚於以色列人的死亡,而非巴勒斯坦人被壓迫幾十年,布林肯此次敦促各國譴責哈馬斯的中東之行“鎩羽而歸”,也體現出該地區對美國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
而這種由上至下的情緒,在加沙城阿赫利阿拉伯醫院17日遇襲爆炸後更甚。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這起事件在伊朗、約旦、土耳其、黎巴嫩等國家和約旦河西岸引發大規模抗議,成千上萬抗議者包圍以色列和西方國家使領館,譴責以軍發動致命空襲。
在約旦,抗議者襲擊了以色列大使館,並試圖縱火。此外,突尼斯、伊拉克、埃及、利比亞、毛里塔尼亞的民眾也紛紛走上街頭,展開抗議活動。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表示,爆炸是以色列空襲造成的,至少500人在襲擊中死亡。以色列聲稱爆炸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火箭彈發射失敗”導致,但該組織明確否認以方指控。這是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襲擊事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