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姐
一邊是黎巴嫩人民缺衣少穿,美國還面臨著債務違約,另一邊卻是美國正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建設一座佔地面積約17.4萬平方米的超級豪華的大使館。
5月12日,據海外網援引美國cnn報道,近日,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正在建設的新館照片,其超過21個足球場的巨大面積、幾乎是一座小城市的規模、預計超過10億美元的超高建設成本,都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要知道,整個黎巴嫩只有600萬人口,還因為美國官方的旅行警告而很少有美國人前往,再加上黎巴嫩正經歷着嚴重的經濟危機,80%的民眾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甚至買不起最基本的食物和藥品,得不到電力供應,美國建造這樣一座豪華使館,自然讓不少當地民眾極為憤怒。
還有一個引發爭議的重要因素,是美國正面臨著債務違約。財政部部長耶倫幾次公開喊話,要求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卻仍然沒能達成共識,美國總統拜登也可能因此不前往日本參加g7峰會,而是留在國內專心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美國已經還不上錢了,但他們仍然在花大筆資金建造明顯超過需求的大使館,也難怪cnn對此的評價就四個字:相當諷刺。
當然,客觀來說,美國在貝魯特建造這麼一座豪華大使館,可能還真不能算沒用,只是用處恐怕不是那麼好說出口。
外界普遍猜測,這座大使館未來可能會成為美國在黎巴嫩的軍事基地和情報中心,不僅可以以此為基點,監聽整個阿拉伯世界,還能布置一定武力輻射整個地中海、中東、北非地區,成為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最牢靠的立足點。
事實上,貝魯特由於其靠近以色列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及作為天然良港的優勢,一直在美國人眼中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
1958年,美國就曾出兵干涉黎巴嫩局勢,此舉被當時的第三世界國家普遍認定為是“美國試圖對黎巴嫩進行殖民侵略”。不過這次出兵並沒有達成美國人預想的局面,反而讓黎巴嫩走上了“親蘇反美”的道路,甚至直到2022年還沒有和以色列解除敵對關係,建立外交關係。
之後,隨着黎巴嫩真主黨的崛起、黎巴嫩內戰、“阿拉伯之春”等眾多事件,再加上黎巴嫩作為伊斯蘭國家,堅定支持巴勒斯坦,美黎兩國的關係並不算好,直到新冠疫情爆發和貝魯特港口的大爆炸,給黎巴嫩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2019年時,時任黎巴嫩議長貝里還嚴辭拒絕了美國“以幾十億美元的投資換取不再支持巴勒斯坦”的提議,強調黎巴嫩不會犧牲巴勒斯坦換來好處。到了2021年5月,美黎兩國軍方高層就召開了首屆國防合作視頻會議,強調了兩軍的夥伴關係,並計劃向黎巴嫩提供1.2億美元的援助。
同時,黎巴嫩政壇也陷入了動蕩,議會遲遲沒能選出新總統,整個國家陷入了政治真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美國看上黎巴嫩這塊寶地,動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隨着中東各國的和解,美國的中東戰略正越來越難應對地區關係變革的現狀。“不能為我所用,那就盡情破壞”,以美國人的一貫作風,將黎巴嫩打造成中東的又一個小弟,這樣的可能性確實相當高,而且就算如此,周邊國家恐怕也是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