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國集結起了九個軍的兵力,以雷霆之勢發動了反攻。反攻越南是想到了的,但是他們根本不敢相信,中國竟然動用如此多的兵力,作戰一開始,越南部隊就在這種“殺雞用牛刀”的方式下被打的四分五裂,毫無還手之力。
越南這個國家我們並不陌生,在幾十年前也能和中國稱兄道弟,結果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他們一意孤行跟着蘇聯老大哥的步伐,並且企圖在東亞地區稱霸,戰勝了美國人,更是給了他們十足的底氣。
因而覺得號稱世界最強的國家都不過如此,自己能夠崛起,也只是時間問題。
交戰的雙方,在經歷上也有着很大的區別。
那會中國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士兵們大多沒有經過實戰的磨練,只是在演習行動中施展過拳腳。反觀越南這邊,才打了二十年的南北戰爭,現在是士氣正旺之際,因此他們才敢接二連三的在邊境挑釁。
越南人或許不會想到,這場戰爭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他們門戶洞開,只要解放軍願意,隨時能將裝甲車推進到他們的重要城市,而這種自討苦吃的行為,也終究是作繭自縛。
一場中越戰爭,打的越南氣弱不已。而越南在這場戰爭中的“隱形”損失有多大?
對越自衛反擊戰,徹底把越南打懵了
在這場戰爭中,我軍也有傷亡,只不過大多都是遭到了伏擊和游擊,其中不少的招式,還是我們教給他們的,萬萬沒想到,竟然被他們轉過頭來用在我們身上。
新中國成立的最初階段,我們國家和胡志明的關係很好,一直都保持着兄弟情誼。我們很快承認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合法性,他們也在忙着跟法國人打仗。
法國人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本來就在二戰時期受到了巨大創傷,可不能再放棄一些利益了,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出兵越南,想要把他們再收拾一遍。
胡志明趕緊找中國幫忙,中國一看,小兄弟被欺負了不行呀,該幫忙的時候就得幫忙,可是礙於國際局勢,又不好直接派兵前去,因此就讓陳賡將軍趕赴越南,指導越軍作戰,也就是這個階段,教會了越南人不少使用的作戰技巧。
這些“技術”也讓他們打起了持久戰,成功拖垮了美軍,完成了南北統一。本來按照一般的歷史劇本,此時就該安安穩穩的搞建設、發展經濟,可越南偏偏不這麼做,從1978年開始,他們侵入了柬埔寨,並且號稱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那會中國跟蘇聯關係不好,同時也是跟美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黃金時期。在蘇聯的攛掇下,越南不斷在我國邊境地區沒事找事,挑起暴力事件,還推倒了界碑,中國的西南邊境情況已經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最終忍無可忍,奮力還擊。
許世友和楊得志將軍親自指揮,兵分三路進入越南,很快打掉了高平,這裡的防線一破,越南也發現自己漸漸失去了還手的力氣,有一個師部完全被我方困住,毫無還手之力。正面打不過的情況下,他們只好依託地形,四處打伏擊。
對此,我方的想法也很簡單,沒什麼必要跟他們耗,就為了表達一個捍衛祖國主權的決心,為改革開放樹立良好的環境,點到為止,並沒有打算將越南連根拔起。
蘇聯老大哥就有點搞笑了,看着小老弟被這麼欺負,他們並沒有出兵越南,而是在精神上鼓勵越南,並且不斷指責中國,讓中國抓緊時間撤軍。
蘇聯一發聲,包括阿富汗和阿爾巴尼亞在內的很多國家紛紛對蘇聯的聲音表示了支持。美國這個時候就非常聰明,他們的意思是,既然是越南動手在先,還侵入了柬埔寨,不如大家都冷靜冷靜,越南先從柬埔寨撤軍,中方再從越南撤軍,這樣對大家都好。
柬埔寨看到中國出兵了,那是相當的感動,連忙對中國的做法表示了贊成。美國的小老弟也跟着美國的發言接了話茬,順便譴責了一下越南侵入鄰國的惡劣行徑,剩下要做的就是搬起小板凳看看,接下來故事會怎麼發展。
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明白過來了,看着是中越之間的鬥爭,背後還是離不開冷戰大背景下的掰手腕。
此前正是有了蘇聯的支持,越南才肆意妄為。
解放軍在對付這群越南士兵,還是相當有辦法的,幾乎是長驅直入,在他們的戰略要地諒山失守後,河內就跟失去了大鐵門一般,赤裸裸的暴露在解放軍的裝甲車面前,這個時候如果再往前走一步,越南幾乎直接完蛋,之前這麼多年的努力相當於白費。
黎筍集團着急的要死,直接被打的召開了全國總動員,要求所有年齡夠了的男青年統統上陣,以保證救國之需,此前那股雄赳赳氣昂昂的勁頭壓根完全消失。河內市區民眾也跟着緊張起來,紛紛開始儲備糧食和藥品,大家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可是,他們又沒想到的是,在1979年的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向後撤軍,並且兌現了此前“不要越南一寸土地”的諾言。站在國際社會的角度去看越南的全國總動員,真的就跟看笑話一樣。
對於越南來說,武器裝備沒多好不要緊,關鍵的是靠士氣,那種戰勝美軍後的蓬勃模樣,建立用了二十年,而消失只用了短短一個月,越當局政府肯定就不希望就這麼輸掉一場戰爭,趕緊派出追兵前去跟中國邊防戰士糾纏。
此前他們打勝仗,主要是依靠地形優勢,由於越南地區多山多河,而且自然環境好,枝繁葉茂,美軍的很多大兵從來沒有在這種環境下打過仗,一旦地面部隊進入,就開始吃虧,最後拖的實在是太久,軍費開支太大,不得已而撤軍。
中國的陸軍什麼樣的地形沒有見過?而且對越南這種作戰方式更是十分熟悉,帶領部隊的幾位將軍都是從先前很多場戰爭中走出來的,對付越南綽綽有餘。
現在,越南的信心徹底沒了,他們入侵柬埔寨只是計劃的第一步,在國內能打贏,不知道出了國能不能打贏,可沒想到,竟然被中國軍隊差點打到了首都。所謂“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當比起被世界看笑話,對於越南而言,更加慘痛的是中越戰爭中,自己國家的損失。畢竟,越南本土是此役的戰場,一切直觀和隱形損失,都是十分深刻的。
越南不僅損失大,而且影響深
現在看越南,似乎還是那副落後的模樣,搞得跟這個國家幾十年都沒怎麼發展一樣。
越南在這場戰爭中,不僅輸掉了士氣,還有一些更多的東西。
中國軍隊最終打到了諒山地區,此時距離越南首都河內已經不足百公里,最後在中央軍委的命令下選擇撤回,這場戰爭也就這麼結束了。
根據戰後的統計,越南一共有超過六萬名士兵喪生,還有幾萬人傷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傷亡的士兵中,有不少最終還是死去了,這就要怪越南的醫療條件實在是太差,很多受傷的士兵並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就這麼撒手人寰了。
前前後後加起來,因戰爭直接或間接而損失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十萬,這些精壯的勞動力原本是越南恢復經濟的支柱人才,越南可是吃不起這種虧呀。
要知道,在前二十年,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戰爭當中度過,美國的飛機狂轟濫炸已經奪走了百萬人的生命,這個國家發動戰爭本就是個錯誤的決定。
由於這個國家的發展就是賭上了未來,那麼小個國家,竟然要養一百五十萬人的正規軍,而且他們還有個“全民皆兵”的國策,以至於只要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就隨時有可能被要求扛起槍去打仗,這樣做,最致命的影響便是拖垮了經濟。
縱觀越南這幾十年來的歷史,他們似乎永遠不能獨立的去做好一件事。
當年和法國人打仗,越南扛不住了,跑去找中國人幫忙,中國也沒有出兵,派出了陳賡前去,陳賡將軍看到兩邊的陣仗也都驚呆了,典型的“菜雞互啄”。所以稍作指點,越南便馬上突飛猛進,因此陳賡並沒有在越南久留,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就回國去了。
擊敗美國,也不僅僅是他們的功勞,而是蘇聯和中國的大量援助,試想一下,如果越南不是遍布着林地和草叢,而是像中東那樣的荒漠和戈壁,他們能堅持二十年嗎?估計連二十天都夠嗆。
在中蘇關係惡化以後,蘇聯為了扶持越南起來也是費了不少力氣,這給他們了不少信心,又是侵入柬埔寨,又是在中國邊境上撒野,不過在這場戰爭以後,蘇聯更是看扁了這個不爭氣的小弟,後來的援助越來越少。
蘇聯解體後,越南徹底沒有了援助,越南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直到二十一世紀,越南還是沒有個像樣的軍事工業體系,等於說是沒有完整的國防力量,現在想要收拾越南則更為簡單,只不過,越南已經不值錢了,沒有強國想對它動手。
如果說軍事是立國之本,沒有軍事力量就無法建國,那麼對於一個已經建立起來的國家,最為核心的東西就是經濟。
當時這個國家要選擇了發展經濟,不沒事找事,那麼他們絕對有發展的契機。
可惜的是,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有四個大城市被打擊的非常嚴重,還有不計其數的基礎設施被連根拔起,因此越南經濟直接陷入停頓,看看1980年的越南便可略知一二,糧食缺口直接達到了兩百萬噸,很多底層百姓想吃口飽飯都困難,處境十分尷尬。
國家想要走向富裕,都是一二三產業的不斷轉變,最後形成多產業共同發展的最終格局,可越南這麼一搞,第一產業都垮了,工業也發展不起來,也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當時的世界正好處在一個向全球化轉變的關鍵契機,而倒霉的越南還在為糧食發愁。
與此不同的是,戰爭的另一方中國正大刀闊斧的搞改革,謀開放。
越南意識到問題了嗎?並沒有!在1979年之後,他們還是想方設法的搞點陰的,不願意正視這段歷史,再次錯過了無數發展機會,特別是在南海上,有事沒事就開個破船上島逛逛。可後來,世界變化速度之快已經超乎了越南想象。
1991年蘇聯解體,越南懵了。就這麼迷糊了十幾年,恍然發現中國已經成了東亞經濟的全新發動機,周邊很多國家通過跟中國貿易賺足了鈔票,越南還是窮的房頂漏雨。
如果當年真的跟越南人設想的一樣,那他們或許真的變成響噹噹的東南亞一哥了,可是事與願違,在那種野心暴露出來並付諸行動後,越南四周都是自己的敵人,形象也隨之一落千丈。
這些“隱形”損失,也將會伴隨越南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