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弟弟在日軍炮火中去世,為什麼他還要保護日本建築物?
楊興文
在日本軍隊侵略中國的炮火里,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及妻子林徽因的兩個親屬因公殉職,導致他們痛心疾首!
參與淞滬會戰的時候,梁思成的弟弟、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去世,年僅25歲!
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從中國空軍航空學校畢業,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出任中國空軍第五大隊第十七中隊少尉三級飛行員,在與日軍的空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3歲!
在日本軍隊的炮火中,兩個親屬不幸去世,梁思成對待日本的態度,實在令人出乎意料!
擔任中國教育部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梁思成主要負責編製中國文物古迹目錄,防止文物古迹由於戰爭而遭到損毀。
在太平洋集結的200萬盟軍司令員麥克阿瑟給梁思成來信,他們決定空襲處於日軍佔領下的中國城市,請他在7天以內標出哪些地方有古代建築,避免在轟炸的時候造成損壞。
精確地標出中國古代建築的具體地理位置後,梁思成和林徽因想到中國以外的兩個城市,日本的奈良和京都都是古都,擁有許多具有唐朝風格的古代建築,它們的藝術價值極高。
梁思成和林徽因仔細地查看,把奈良和京都的文物古迹詳盡地標註出來。
梁思成、林徽因
給麥克阿瑟回信的時候,除了提供中國地圖及需要保護的古代建築清單之外,梁思成還隨着信件附帶日本的地圖,標出奈良和京都不能轟炸的地方。
梁思成在信中向麥克阿瑟懇求,奈良和京都有很多古代建築,在空襲時放過奈良和京都。
“古代建築並非哪個民族的,而是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梁思成在回信中告訴麥克阿瑟,“我在日本地圖上標出的區域,保留着東方最古老的建築,如果炸毀就永遠無法補救,以後的人誰也無法看到,請你們為全人類着想,不要輕易轟炸它們!”
在信中看見梁思成的建議,麥克阿瑟經過左思右想,確定放過奈良和京都。
1944年6月15日,在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後,200萬盟軍開始對日本進行密集而持續的猛烈轟炸,100多個城市的建築遭到嚴重摧毀,有些城市幾乎夷為平地。
戰機偶爾飛到奈良和京都上空,沒有扔下炸彈就快速飛走,最終兩個古都得以保存。
隨後,奈良和京都發展成著名的世界歷史文化觀光城市,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為兩座城市大放異彩。
在接受採訪時梁思成告訴記者:“要是從我的個人感情出發,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在認真思考後我覺得,無論哪個民族的文物古迹,遭到摧毀都是人間悲劇,都會令人於心不忍!”
梁思成非常熱愛古代建築,對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擁有大公無私的胸懷,他的以德報怨震撼心靈!
對於梁思成放下仇恨保護日本古都的做法,日本建築界權威人士福山敏男給予高度評價:“在驚天動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梁思成向盟軍司令員麥克阿瑟提出保護奈良和京都的建議,我們的古都最終安然無恙地得以保存下來。他是我們日本的大恩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