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代表對外公開叫囂,如果俄軍敢使用核彈,歐盟就有實力消滅俄軍。
歐盟說的這個話是誇大其詞呢?還是確實如此?答案是確實如此,由於烏軍成功頂住俄軍進攻,將俄烏衝突打了230多天的時間,一直援助烏方的歐洲各國就有理由相信,單靠歐盟提供武器援助的烏軍都能頂住俄軍進攻。如果俄軍全面擴大戰爭,歐盟各國的軍隊和烏軍一起參戰,歐盟國家就有實力消滅俄軍。
這個消息對於俄軍來說確實是不願意麵對,但俄軍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差距而不是盲目的自大。俄軍一定要認真總結俄烏衝突的一系列教訓,學習對手——烏軍的長處,儘快讓自己恢復“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雄風,俄軍才能在未來的鬥爭中敢於頂住美國和歐洲的壓力。
那麼客觀評價,在這場俄烏衝突當中,烏軍繼承蘇軍所表現出的三個亮點,值得俄軍汲取學習,也值得世界各國借鑒學習。
烏軍的第一個亮點:烏軍是一支敢於將世界各國的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融合起來,將各國軍隊先進的知識融合起來加以應用的軍隊。或者說,烏軍是一支善於學習的軍隊。
烏軍的情況非常特殊,其經歷可以用“輝煌-沒落-崛起”來形容。蘇聯剛解體的時候,烏方分到了原先蘇軍的50多萬軍隊和6000多輛坦克、7000多輛步兵戰車、3100門大炮和2100架飛機。這些家產讓烏軍在1992年的實力號稱為“世界第三”,僅次於美俄。但由於烏國當局在日後10多年裡大搞“變賣家產”,烏軍的實力嚴重下滑。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烏軍只有不到100架飛機和2000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正規軍總兵力25萬人,其中陸軍也就10多萬人。
在軍事思想和戰術方面,烏軍沿襲了蘇軍的戰術和思想,習慣於打蘇軍的大縱深進攻作戰。這一點可以從烏軍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多這一點找到答案。
然而,等到烏軍和東烏民兵爆發內戰後,北約方面又開始訓練烏軍。烏軍在實戰中又學到了北約,尤其是美國的軍事思想和戰術。美國的軍事思想和戰術並非完全適用於烏軍,但烏軍可以把美國軍事思想當中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烏軍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經過北約的數年打造,烏軍從一支純俄式的軍隊發展成為“俄美兼顧”,博採眾長的“混血軍隊”。在俄烏衝突期間,烏軍就能迅速的沿用使用的作戰武器和相關體系裝備,比如海馬斯火箭炮、M777榴彈炮等武器,輕鬆的打敗俄軍。
頗具諷刺意味的一點,俄軍的前身——蘇軍也是一支善於學習的軍隊,蘇軍在二戰初期經歷慘敗之後,蘇軍上下都開始學習。蘇軍針對德軍的戰術戰法,制定屬於自己的戰術戰法。蘇軍對來自英美的武器更是來者不拒,從美國身上學到了坦克無線電通信技術,並進口美國的軍車武裝起自己的摩托化部隊。到了二戰後期,吸收了英美,尤其是美國先進技術的蘇軍橫掃整個東歐,最後將將紅旗插上了柏林城頭。
直至冷戰時期,蘇聯軍事科學都並不落後。蘇聯總參謀長奧爾加科夫在1979年針對美國的信息戰理論提出了未來戰爭將是先進的制導武器和偵察系統、信息化作戰系統相結合的戰爭。如果蘇軍不學習信息化戰爭理論,蘇軍就有可能被世界所淘汰。
但是到冷戰結束後,俄軍卻拋棄了蘇軍善於學習別人長出的優點,變得固步自封了。俄軍雖然也有自己的改革,但俄軍的改革始終找不到最適合自己的切入點,導致俄陸軍的改革以失敗而告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這種後果在俄烏衝突中已經體現了出來。
一支不善於學習他人長處的俄軍去進攻一支繼承蘇軍善於學習他人長處優點,在21世紀善於學習美國等西方國家軍事理論長處的烏軍,俄軍打了230多天戰爭也就可想而知了。俄烏衝突的失敗教訓告訴我們,一支不善於學習的軍隊一定被時代所淘汰。
第二,烏軍對炮兵和坦克部隊的運用似乎比俄軍更強,這一點也是蘇軍的老傳統。
就拿坦克部隊作戰來說,俄軍最精銳的坦克部隊——近衛第一坦克軍竟然在戰爭爆發後“不知所蹤”的找錯了進攻方向,白白浪費了至少3天的進攻時間,失去了和蘇軍第35集團軍、第36集團軍一起殲滅烏軍的機會。
而烏軍的坦克作戰進行的非常到位,烏軍在最近的一次反攻作戰中找准薄弱環節,集中100多輛步兵戰車和坦克在俄軍的薄弱之處展開反撲,連續突擊俄軍陣地。雖然烏軍的坦克反擊戰和德軍當年的“閃擊戰”相比小巫見大巫了,但烏軍的作戰專業度確實是不可小瞧的。
而且在最近的一場作戰中,烏軍某炮兵部隊用海馬斯火箭炮在無人機的引導下成功殲滅了俄軍的遠程火箭炮兵部隊,給俄軍沉重打擊。烏軍對炮兵和坦克部隊的運用確實比俄軍高明。
第三,烏軍打造了一個非常完備的國防動員體系,為應對俄軍入侵做了充足的準備。
而冷戰時期的蘇軍也有屬於自己的國防動員體系,這一點烏軍和蘇軍是完全吻合的。
烏軍有20多萬人的正規軍,29個旅。烏軍預備役部隊分成了好幾個等級。
烏軍第一級預備役部隊是5萬剛退役的軍人,隨時準備補充前線的戰損。
第二級預備役部隊是14個預備役旅,包含坦克旅、步兵旅和炮兵旅,能隨時編入現役部隊參戰。
第三級預備役部隊是國土防衛旅,這些部隊在得到北約的裝備加強後能迅速轉入現役部隊,近期烏軍的反攻作戰就有國土防衛旅的身影。
第四級預備役部隊是100萬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民眾,他們能隨時編組為新的部隊投入前線。
烏軍預備役部隊的戰鬥力確實厲害,在前線的正規軍基本消耗殆盡後,烏軍預備役得到了北約的武器和軍事援助,直接投入戰場,打得俄軍滿地找牙。
烏軍繼承了蘇軍的三大優勢,將俄烏衝突拖了230多天。俄軍本以為烏軍是一支很好對付的軍隊,殊不知俄軍為自己的輕敵付出巨大代價。普京怎麼也預料不到,烏軍會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
【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