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出身於少林的許世友將軍體格十分強壯,身懷過人的武藝的他還掌握了多種拳法和兵器,但很少有人知道錢鈞將軍也在少林學藝。
由於錢鈞進入少林比許世友晚三年,再加上當時寺院里僧人眾多,他們之間並不相熟。直到紅軍長征時期,二人碰面聊天的過程,才知道他們是同出少林師門的師兄弟。
一、年少少林習武
錢鈞的老家在河南省光山縣,1905年他出生在當地一個貧苦的窮苦人家。為了能吃上飯,他6歲就給地主家放牛,而且還經常被無故打罵。直到他13歲的時候,聽村裡的老人說,去到少林寺學了一身本領以後,就沒人敢欺負他了。
不久以後,錢鈞帶着乾糧從家鄉出發,走了六天六夜,才到達了少林寺,成為了一名專學武藝的俗家弟子,從而開始了自己長達五年的少林學武生涯。
在少林的那段日子,錢鈞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覺的時間,大部分都在刻苦練功。當時他每天睡覺的時候也不是在床上睡,而是睡在五根細長的木樁上。這些木樁都是嵌在牆壁之中,留給人睡覺的地方非常窄,如果晚上睡覺掉了下去,還會受到懲罰。
後來,錢鈞還習得少林的絕技“硃砂掌”,只要他運足功力,半尺多厚的青石板也能被他一掌擊碎。另外,錢鈞還精通十八般兵器,因此深得師傅的喜愛。
錢鈞雖然身手了得,但是他極少在外人面前顯露,除了一些親密的好友和家人,知道他有如此身手的人寥寥無幾。
錢鈞選擇低調行事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少林習武的時候,師傅一直跟他強調,不要爭強好勝,一身本領應該放在匡扶正義的事情上,如果因此能夠為百姓除暴安良,那才是最令人感到驕傲和自傲的。
二、投入革命事業中
學成下山後,錢鈞在1927年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以後,他參加了革命軍,此後一直戰鬥在在鄂、豫、皖的崇山峻岭等艱苦的環境里。因為有着一身武藝,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錢鈞學在上陣殺敵的戰場上可謂是如虎添翼。
當時在河南光山縣地區有一個“紅槍會”的組織,裡面的成員經常在附近作惡多端,連當地政府都不敢管他們。1932年,中共鄂豫皖聯合省委決定要拔掉這顆“釘子”,身為手槍隊隊長的錢鈞帶着一眾隊員,行動非常迅速,直搗“紅槍會”老巢。
在這次戰役中,錢鈞大展身手,很多“紅槍會”的成員都被他一一制伏。而且在與紅槍會的會長吳嘯天交手的過程中,錢鈞也絲毫不膽怯,最終佔據了上風,吳嘯天只能落荒而逃,其他人則都乖乖束手就擒了。
紅軍開始長征後,錢鈞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第33團政委,在一次戰役中,他被敵人打穿了腹部,流了很多血。當時身邊的同志都認為他已經犧牲了,於是就在當地找了一個沒有蓋板的棺材,將他放入其中。
第二天當團長知道他已經犧牲的消息,準備來跟他告別的時候,竟然發現錢鈞睜着眼睛,為此大家十分高興。
抗日戰爭時期,錢鈞擔任了東縱隊第一支隊副司令員,1939年10月的一天,敵人突然襲擊了錢鈞所在的五井鎮,並且佔據了制高點。錢鈞迅速組織了作戰方案,經過了17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八路軍大獲全勝,不僅擊斃了絕大部分日軍,還繳獲了很多重型武器。
三、不當和尚當將軍
在戰爭時期,錢鈞前後受傷不下20次,而且其中15次子彈都直接穿過了他的身體,因為早年在少林寺練就的一身本領和強壯的體格,才能把他每次都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
解放戰爭時期,錢鈞一直都帶領部隊戰鬥在齊魯大地山。1946年12月,錢鈞奉命帶領部隊攻打敵人鎮守的太子堂據點。1947年1月,錢鈞正式對太子堂發動進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太子堂據點被拿下,除了俘虜了兩千多敵軍,還為魯南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後,錢鈞又擔任了很多次攻堅任務,並且還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在大量殲滅、俘虜敵人的同時,取得了一系列戰果。
新中國成立後,錢鈞擔任了膠東軍區的司令員。在1955年的大授銜儀式上,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五年後,他被調往了浙江,成為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此後他還跟許世友將軍長期搭檔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
周總理把錢鈞和許世友譽為“少林雙將軍”,毛主席則戲稱他們是不當和尚當將軍。
到了晚年,錢鈞仍舊是“拳不離手”,早起練功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雖然,錢鈞身手不凡,但是他從來沒有把手掌對準自己的同志。
結語
從軍隊退休了以後,錢鈞將他的練功心得整理成為了“秘籍”發表出來了,進而豐富了我國傳統武術的寶庫。1990年,85歲的錢鈞因為心腎疾病突發,不幸離世,結束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