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譚家橋戰鬥正在猛烈進行,19師師長尋淮洲帶頭率部隊衝鋒,奪回制高點時,不幸被子彈打中腹部。
其他戰士看到後,立馬跑到尋淮洲旁邊幫他擋住敵軍的子彈,即便自己受傷,也不想讓尋淮洲再受傷,可是尋淮洲的腹部仍在不停流血。
從戰場上將尋淮州抬下來後,由於部隊醫療條件有限,腹部的血沒能止住。
看到止不住的血,戰士們很是擔憂,只能將尋淮洲送到涇縣茂林醫院進行治療。
可是,此時傷情已經加重,失血過多的尋淮洲於14日不幸犧牲了。
此時的他,年僅22歲,他在打仗中一直是一把好手。
因為打仗打得太漂亮了,深受領導賞識,曾以很快的速度晉陞到軍團長位置。
粟裕曾這樣評價尋淮洲:一位優秀的青年軍事指揮官!
從十七歲參軍到22歲犧牲,短短五年時間裡,他只要參加戰,就會衝鋒陷陣在前!
對於他的部下來說,他更是一位並肩戰鬥的夥伴!
尋淮洲曾少年勵志:將來要與國家做些大事業。
這句話並不是一句口號,在他短暫的生命旅程里,他實實在在地做到了!
立下志向後,他積极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動,成為當地的學生領袖。
1927年,他參加了秋收起義,任代理排長,是眾多戰士中的一員。
起義結束後,他隨着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
在井岡山上,他努力向毛、朱二人學習各類知識,為後來的打仗做準備。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尋淮洲在軍事上的天賦很高,自1928年開始,他在戰場上帶領隊伍屢戰屢勝,軍事才能開始嶄露頭角。
雖然很年輕,個頭也只有一米四幾,但是卻一步步從副班長升到了團長,師長,軍長的位置。
21歲時,他已經是軍團長了,但他依舊是以前那個尋淮洲,從來沒因職位變化,而改變初心,甚至沒有任何架子。
在遇到對他身材矮小瘦弱露出驚訝表情的人時,他絲毫不生氣,還以此開玩笑拉近距離。
不過開玩笑歸開玩笑,指出事情的重點,那經常是一句話就到位!從不啰里啰嗦說些沒用的話。
比如,在尋淮洲擔任師長時,後來的開國上將楊得志曾被調往尋淮洲部隊任職。
楊得志原本是炮兵連長,卻被調換成了管理科長,這讓楊得志很不樂意,這件事被政委知道以後,決定找他談話。
楊得志來到師部,只看到一個矮小的人在伏案寫東西,他以為是個文員就沒管。
政委見到楊得志來了以後,給他各種做工作,但還是沒能說服楊得志。
政委無奈之下,只好轉過身,對旁邊那個瘦瘦小小的“文員”說:“師長,要不,你說兩句。”
楊得志看到旁邊竟然是尋淮洲師長,驚訝的表情沒能藏住,直接愣了。
尋淮洲看到楊得志這樣,只覺得好玩,他拿自己的身高打趣說:“是不是不像個師長的樣子?”
然後又笑着說:“這我也沒辦法啊,過了二十歲了,不長了!不過個子矮也有好處,打仗的時候,目標小,子彈不容易打中我!”
兩句話就緩和了氣氛,拉近了距離,然後尋淮洲直接切入主題。
“政委讓我說兩句,我沒什麼好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管理工作,你得干好!”
聽尋淮洲這麼說,楊得志瞬間就覺得自己不委屈了,這管理比當炮兵重要多了,肯定得好好乾!
所以楊得志立馬答應尋淮洲,好好乾管理科長。
不過對於將領來說,領導很重要,尋淮洲對於楊得志來說是個好領導,但後來的尋淮州自己的運氣就不這麼好了。
尋淮州成為最年輕的軍團長後,讓一些人眼紅,年紀輕輕當上軍團長,這以後還了得!於是有人開始擠兌他。
但尋淮州也不在乎,不管他什麼職位,他都是認真打仗,盡量去提攜那些有軍事才幹的人。
他不會因為職位高低而看輕任何人,更不會獨攬大權,他只要發現有才幹的人,就會將這些人用起來。
比如,粟裕就是他曾經很看好的人,雖然那時候的粟裕只是參謀長,但是在尋淮洲墜馬負傷後,他將攻打羅源縣城的指揮事務全權交給粟裕。
粟裕也不負所望,僅僅兩個小時,不僅攻克了縣城,還活捉了縣長。
後來尋淮洲從軍團長降職為師長時,他也沒有任何不滿,依舊繼續認真打仗,依舊在打仗時,沖在最前面。
只不過這一次,他沒能再次從殘酷的戰爭中活下來。
原本身體就瘦小,在譚家橋戰鬥中,不幸中彈,後來因失血過多而犧牲。
很多人都為之可惜,感慨這樣將帥級別的人才,如果他能一直活到開國,那該有多好。
那時的他如果還活着,他在回顧自己曾經所做的事,所打的仗時,應該會說一句:終於與國家干成了一番事業!
不過即便22歲犧牲,他也做了很多的事,打了很多的仗。
尋淮洲師長已經為國家干成了很大一番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