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境內至少12個主要城市,在同一天遭導彈襲擊。
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俄軍從裏海和黑海發射至少83枚導彈,烏防空系統擊落其中43枚。
空襲造成14死,97傷。
乍一聽,數字代表傷亡人數過百,但如果算巡航導彈數量的話,這個傷亡數字似乎不匹配。
如果要以大規模人員殺傷為目的,精算攻擊地點、場所的話,一枚導彈極可能造成比這個高得多的數字。
從這個角度說,俄方這次反擊,並非以人員殺傷為導向,畢竟是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發導彈。
普京在與安全委員會開會時說,襲擊是根據國防部的建議,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針對烏克蘭陸海空能源、軍事指揮與通訊設施進行大規模打擊。
“大規模”是跑不了的,但針對的是設施,要消滅烏方發動打擊的能力。
烏方不斷強調導彈落入居民區、操場、兒童遊樂園等場地,似乎是針對平民設施。
目前來看,導彈落入更多的是空曠地,炸穿馬路下面城市水管,導致部分街區水漫金山,說明導彈有選擇地避開了人員最密集的民居或行政大樓。
從已有的視頻和照片來看,更多是路上車輛燃燒,以及大樓玻璃震碎一地的場景,沒有看到導彈直接扎進建築物,把大樓撕成兩片的場景。
仔細比較會發現,這和馬里烏波爾等戰場上所看到的建築物,像被狗啃過那種損毀是完全兩樣的。
從這個角度說,俄羅斯發泄了怒火,下導彈雨也是事實,但從造成的損毀來看,俄方還是在瞄準時,把槍口抬高了一毫米。
本質上,這是警告,不是致命一擊。
但這一定是俄烏之間新一輪惡性循環的重新啟動。
按普京的說法,是對基輔長期“恐怖活動”的回應,包括但不限於對克里米亞大橋的襲擊。
普京說,這次報復行動是針對烏克蘭能源、軍事指揮和通訊設施。他說,烏特種部隊是大橋恐襲的策劃者、組織和實施者。他還指控烏克蘭涉嫌進行其他襲擊,包括針對俄電、氣運輸設施,謀殺俄、烏公眾人物等,一定包括被炸的杜金娜。
另外,普京還說,烏克蘭還企圖炸掉“土耳其溪”天然氣傳輸系統的一部分。
普京說,烏克蘭安全部試圖以俄羅斯庫爾斯克核電站為目標,襲擊高壓輸電線。
他說,這一切都有證據,有肇事者的證詞,如果烏克蘭繼續實施反報復,俄方將作出嚴厲反擊。
這次,導彈雨,肯定還不算最嚴厲,也說明,普京對於實施更強硬的行動,還有後手。俄羅斯面對西方的圍剿,沒有退路。
對使用兵器的選擇,數量和級別,都有提升的可能。
就看烏克蘭方面怎麼選擇,是推升暴力回應的等級,還是認慫?
此時此刻,認慫絕不是烏克蘭的選項,民意逼得澤連斯基不會選擇政治自殺,西方也需要他繼續當槍手。
這個局,不能草草收場。
澤連斯基說,烏克蘭不會因此被嚇倒,發誓要讓俄軍在戰場上更痛苦。
空襲後,他和拜登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防空防務合作成為重中之重。
而拜登也在通話中對澤連斯基保證,美國將繼續提供支持,同時譴責俄羅斯的“無意義攻擊”。
2月24號以來,美國已提供烏克蘭價值超過168億美元的軍援,經濟制裁已經到第八輪。
俄、西方之間正在形成全方位“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
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也放狠話,“除了保衛我們的人民、守衛國境之外,我們未來行動的目標應該是徹底剷除烏克蘭政治政權”。
他說,俄羅斯對犯罪的反應只能是用一種為世界所接受的方式, “消滅恐怖分子”。
為世界所接受,這個難說,但烏克蘭問題,各國的看法,不見得一定會被美國西方帶跑!
目前形勢下,雙方都退無可退。
其實,聽起來,俄羅斯官員的話都不算新奇,但背後說明的是,烏克蘭極端分子是不會允許美俄之間有任何商談或交易的可能!
最近,拜登被問到是不是會在即將舉行的印尼G20峰會上,與普京會面,拜登居然說,不一定,到時候再看。
他竟然沒有一口拒絕,沒有給普京加一堆“屠夫”之類的負面形容詞,這讓烏克蘭和其他各方的極端分子超級警惕,生怕事情出現轉機。
這解釋了用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作為第一槍,誘發俄羅斯不得不強烈反應,讓拜登與普京的會面破局,挾持俄烏局勢沿着極端勢力所設定的軌道繼續演變。
所以,拜登這次只能以一種既定的腔調批俄羅斯:美國和盟友、夥伴將持續讓俄羅斯付出代價,“讓俄羅斯就其戰爭罪行和暴行負責,並向烏克蘭提供安全、經濟和人道援助”。
美國國內有深層政府Deep State,圍繞烏克蘭問題的則有深層勢力,包括烏克蘭國內納粹組織、來自歐洲等地的極端分子,以及美國國內的戰爭得利者等。
但凡俄美之間稍有緩和,俄烏之間稍有轉機,深層勢力就會出手。
從某種程度說,他們才是真正要誘使俄羅斯用核武器這個大殺器的人。
渾水摸魚,水越渾,魚越大。
這是俄烏衝突的一個規律,也是目前最無解、最無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