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我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曾經讓我們無比艷羨的美軍尖端武器系統目前基本都能夠在解放軍的戰鬥序列之中找到對應的型號,要說我們還有哪一項沒有突破,恐怕首先被想到的應該就是轟-20戰略轟炸機了。在美國新一代B-21“突襲者”隱身轟炸機即將下線的背景下,轟-20儘快亮相的呼聲愈發高漲,然而美國媒體此時卻潑了一盆冷水,稱雖然轟-20的作戰對象是北美,但是航程只有8000公里,載彈量近10噸,在不空中加油的前提下連夏威夷都無法觸及。
美國著名的軍事網站《1945》報道稱,中國在尖端武器領域一直有着抄襲模仿美國的傳統,現役的殲-20隱身戰機竊取了美國F-22、F-35戰機的關鍵技術,而新一代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竊取了美國國防手冊之中的相關技術,在外形上非常接近B-2以及B-21轟炸機。美媒認為,中國轟-20有朝一日可能會瞄準北美,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連夏威夷都難以有效覆蓋。
雖然轟-20還沒有正式亮相,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官方媒體發布的相關宣傳視頻推測出其大致的氣動外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轟-20採用了飛翼式布局,主機身呈圓形,發動機進氣道與上機身融為一體,機身下部平順光滑、上部圓潤無直角,具有典型的隱身特徵,在外形上確實和美國的B-2以及B-21隱身轟炸機頗為相似,說明了我國更加註重未來轟炸機的隱身性能,而非高速飛行能力。然而在美國媒體的眼中,這種相似的外形布局就是抄襲美國的直接證據,對中國尖端武器系統帶有明顯的偏見。
《1945》網站認為,轟-20具有優異的隱身性能,航程約5000英里(約8000公里),有效載荷為10噸,可以攻擊關島以及澳大利亞,在經過空中加油之後還可以攻擊美國夏威夷。此外,轟-20搭載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共形天線,具備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電子戰能力,同時擁有一個內置彈倉,裡面布設了一套旋轉發射器,可以發射遠程亞音速巡航導彈。雖然美媒對轟-20性能的描述只是寥寥數筆,但是卻把轟-20貶低的一無是處。
首先從航程上來看,目前戰略轟炸機的航程的門檻是10000公里,而美媒卻認為轟-20的航程只有8000公里,直接把轟-20降級到了遠程轟炸機之列,這是明顯的故意貶低。我們都知道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航程為16000公里,圖-95為15000公里,美國的B-1B、B-2轟炸機也都超過了12000公里,而美媒口中的8000公里是我國現役轟-6K的最大航程,只能在第二島鏈之內活動。目前我國改進型的轟-6轟炸機最大航程都已經達到了8000公里,作戰半徑3500公里,可以對第二島鏈之內的目標實施有效打擊,如果我國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轟-20轟炸機最大航程與轟-6K相同,那麼研發的意義何在呢?與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發一款性能很差的轟-20,倒不如繼續大批量生產“六爺”。
如果轟-20真的有朝一日可以攻擊北美,那麼作戰半徑至少需要8000公里,否則就需要依賴空中加油,以此推算轟-20的航程就奔着17000~18000公里去了,這與美媒口中的8000公里相去甚遠。
其次從載彈量上來看,轟-20有效載荷10噸的數字與戰略轟炸機絲毫不搭邊。目前圖-160戰略轟炸機內置彈艙可以攜帶45噸彈藥,B-1B可以內置34噸彈藥,而B-2轟炸機也有23噸的載彈量,就連小一號的B-21“突襲者”轟炸機也能攜帶十幾噸的彈藥,而美媒卻稱轟-20隻能攜帶10噸的載荷,低的簡直離譜。要知道目前轟-6的載彈量就有10噸,轟-20隻有10噸的載彈量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通的。
8000公里航程+10噸的載彈量是改進型轟-6轟炸機的核心作戰指標,而美媒卻將這兩個指標套用在轟-20之上,是故意為之還是疏忽大意?作為美國一個專業的軍事類網站,《1945》的作者水平簡直不忍直視,不過美媒有可能在為我國謀劃魔改版轟-6,增添了隱身設計元素,只不過這款轟炸機不叫轟-6Z,而是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