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美國空軍簽署F-35第12-14批次協議的時候,預計到第13-14批次協議的時候,單價可降低到8000萬美元以下,第14批次實際達到7800萬美元。美國空軍是F-35計劃的軍方訂購代表,海軍和陸戰隊的F-35也委託空軍談判訂購,外國訂單也是由美國空軍代為向洛克希德訂購,達到最大的批量經濟效果。但8000萬美元的單價只是指空軍的F-35A,海軍的F-35C和陸戰隊的F-35B單價更好,批量也更少。
不過現在洛克希德公開宣傳,8000萬美元的單價不再可能了。原因有三:通脹,疫情,訂購批量下降。應該指出的是,8000萬美元單價是以2019年不變美元定價的,通脹調整已經算入了。
但通脹高企,已經不是調整的問題了,整個供應鏈都在漲,人工也在漲。疫情還在不斷添亂,向躺平都不讓。儘管高峰已過,非正常死亡率大大高於往年。
黑色波浪線是按季節調整的肺炎、流感、新冠(簡稱PIC)死亡率達到全國性大流行的觸發線,紅色是PIC實際死亡率,黃色是流感死亡,藍灰色是新冠死亡。顯然,在疫苗率和受感染率比疫前極大提高的現在,PIC死亡率依然高於正常水平,也就是說因為PIC而病倒缺勤的人更多,不可避免地要影響生產。洛克希德在以前的產量目標是年產169架,2021年跌到152架,2023年有望增加到156架,還是低於預期。
但軍方訂購批量的下降也是大問題。
2019年簽訂第12-14批次的時候,一下子訂購了478架(包括美國和盟國訂單),2022年7月草簽的第15-17批次只有375架,減少了103架,減幅超過20%。美國空軍原計劃在整個20年代年訂購60架,但2022財年只訂購了48架,2023財年進一步降低到33架。
不管F-35是天佑美國還是坑爹,在未來十年里,這是美國空軍唯一可大量訂購的戰鬥機,波音F-15X計劃已經腰斬了,除非再有翻盤,後續訂購即將終止。F-35的基本飛行性能已經沒有太大的改進空間了,三涵道發動機有可能提高航程、加速性、載彈量,但速度和機動性受到氣動設計的限制,已經不可能大幅度改善。
但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還在改善。現在的生產標準實際上只是達到最初的基準,軟件第三版只是達到二十年前計劃啟動時候規定的基準水平,3I為初始標準,3F為定型標準,這是現在的生產型。第四版才把這二十年里的技術進步和新要求加進去,這才是F-35這架軟件化戰鬥機在工程層面上第一次通過軟升級達到新質戰鬥力。軟件升級未必能解決F-35硬性能不足,但不升級可能連軟性能也要不夠用了。
問題是,軟件升級需要硬件升級的配合,早期F-35連3I和3F都無法升級,只能退居二線,用於訓練,現生產型也需要硬件升級後才能刷新到4I和4F標準。美國空軍不想出廠就過時,要等4I和4F下線才增加訂購批量,預計第15批次開始。即使這樣,美國空軍還是只打算在2026和2027財年只把年訂購數量增加到47架。4I和4F標準的硬件、軟件本來也要“正常漲價”,所以F-35單價低於8000萬美元的日子大概率一去不復返了。
第15-17批次協議現在只是草簽,最後定價還沒有公布,要到洛克希德和美國空軍都批准了才塵埃落定。一般預計,這不是只比8000萬美元多個三塊兩塊的。到底高出多少,還要等最後協議才能見分曉。通脹在8-9%的區間,加上批量降低20%和4I、4F的新硬件軟件,比第12-14批次漲價20%是很良心了,漲價30%都不應該意外。
F-35在很多方面是美國軍備建設的風向標。一方面,這依然在很多方面代表技術前沿;另一方面,項目啟動到現在,美國的戰略態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裝備的定位就對未來威脅環境估計不足,出廠就升級不是選項,而是必須。
但“美國印鈔、中國打工”的經濟秩序也開始脫軌。美元曾今是金本位,後來變身為油本位,在中國外貿大量用美元結算的時候,中國製造都在為美元背書,美元左右逢源。但金本位的日子早就過去了,油本位也不大靈光了,新冠疫情後,OPEC+已經放了美國幾次鴿子了,俄羅斯油氣結算的非美元化,人民幣的國際化,都在擠壓美元空手套白狼的空間。
通脹則是更加厲害的吞金獸。軍餉必須隨通脹增加,大量日常運作開支也隨通脹增加,但軍費開支不可能隨通脹增加,美國已經負擔不起8-9%的軍費增長了,其結果必然是對新購和升級經費的擠占。但降低的採購數量反過來推高單價,進一步限制採購批量。這本來就是F-35計劃希望打破的惡性循環,但最後還是跳回去了。F-35A單價可能漲回到億,就是例證。
漲價對盟國也是壞消息。本來F-35就不便宜,正是因為初期價格太高,加上種種技術問題,很長時間賣不動。現在總算降低到與F-16V、F-18E有競爭力了,但又要漲價了。
已經下手訂購的盟國也心事很重,他們基本上都是3I、3F標準的,能否升級到4I、4F是個問題。不惜代價總是可以升級的,但不是誰都有能力不惜這個代價的。即使現在能升級,但跳過當前升級而直接升級到5I、5F就不一定能行,有時需要先升級到4I、4F才能升級到5I、5F,當年想省的幾個錢還是統統進貢回去。英國的AH-64D“阿帕奇”就是這個問題,想省錢跳過升級,結果幾年下來,非但不能升級了,連備件都沒有了。
對於高度軟件化的F-35,這個問題更大。以色列不怕,不僅有美國兜底,自己的技術力量也很強。但韓國、日本等早早訂購F-35的國家,自己沒有能力搞定升級,日後就可能挨宰。
但F-35最大的戰果是謀殺了西方戰鬥機工業,盟國已經沒有選擇了。漲價的F-35進一步掏空盟國的軍費,這對非美化的世界倒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