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俄烏開戰之初,西方就毫無根據地誇大俄軍日均耗資,認為俄軍每天花費200億美元,就算是俄軍省吃儉用,每天最少也需要花費15億至20億美軍。按此計算,俄烏衝突已經過去七個多月,俄軍早就花光了全年的軍費預算,但軍事行動並未停止。由此可見,西方對俄軍每天花銷的評估缺乏事實依據,只能被視為反俄輿論戰的一部分。
今年5月,德國媒體曾為俄軍每日開支算過一筆賬。德國媒體認為,“特別軍事行動”前,普京曾計劃在三天內奪占烏克蘭首都基輔。因此,“特別軍事行動”的預算為每天3.336億美元。其中,炮彈1.5675億美元,榴彈發射器彈藥3135萬美元,額外彈藥1000萬美元,導彈1.2億美元,燃料1550萬美元,3天預算共計10億美元。而按照俄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頭4個月,俄羅斯國防開支約為274億美元,幾乎是2022年全年軍費預算的一半。據此計算,1至4月份,俄軍每月開支為68.5億美元。俄財政部數據顯示,4月,俄軍費開支達101億美元。按此推算,4月,俄軍每天開支約3.37億美元。
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數據顯示,年初以來,俄羅斯石油出口增長50%,每月銷售額高達200億美元。按此計算,俄羅斯每天石油出口收入大約為6.7億美元,即便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日均耗資3.37億美元,仍有盈餘。因此,從經濟角度來說,俄羅斯完全具備與烏克蘭打持久戰的財力。要知道,俄羅斯還是軍火出口大國,俄羅斯擁有1300多家軍工企業,俄軍現役武器裝備絕大多數都是本國軍工企業生產製造的。毫不誇張地說,俄軍工廠能夠生產從子彈到導彈各類武器裝備,根本不需要從國外進口。此外,俄羅斯已經連續20年穩居世界軍火出口第二大國的寶座,每年軍火出口額都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所以,普京擁有足夠的底氣與烏克蘭打一場消耗戰。
反觀烏克蘭,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馬達西奇公司等著名的軍工企業,或被俄軍摧毀或遭重創,烏軍手中的蘇/俄制主戰武器裝備已經損耗殆盡,只能坐等西方的軍援。烏克蘭財政部門曾透露,烏財政平均每月支出約67.9億美元,其中軍事預算大約為51億美元。而早在今年5月份,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表示,烏克蘭每個月的預算赤字為50億美元,迫切需要西方國家的資金援助,但烏克蘭仍在堅持作戰。按此計算,烏克蘭至少已欠下了250億美元的外債。若戰事久拖不決,烏克蘭的債務會越積越多,到頭來,烏克蘭幾代人都還不完這筆戰爭債。說白了烏克蘭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能恢復到戰前的經濟水平。
目前,烏克蘭沒錢還要繼續打仗,甚至欠下巨額外債,而窮到極點就變成了無賴。日前,烏克蘭官方表示,烏方正在爭取通過聯合國建立一個“國際機制”,向俄羅斯索要3000多億美元,作為對“特別軍事行動”造成損失的賠償金。不過,俄方尚未作出任何回應。其實,烏克蘭非常清楚,俄羅斯是不可能給烏克蘭拿出3000億美元的,澤連斯基政府不過是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形象,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儘管基輔也能夠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也僅限於同情,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不是烏克蘭執意加入北約,堅決奉行反俄政策,以及殘骸頓巴斯地區親俄民眾,俄羅斯也不可能興師問罪,以至於局勢發展到今天這種難以收拾的地步。
實際上,澤連斯基政府似乎還有一個設想,那就是他們如果償還不起西方的巨額外債,就會讓他們出面向俄羅斯索要3000億美元的賠償。當然,如果烏克蘭能戰勝俄羅斯,或許也能索要到300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但問題在於,且不說俄羅斯輸的概率接近為零,即便一切按照基輔設想發展,莫斯科也不可能支付所謂的賠償。這種操作也從側面說明,澤連斯基政府的確沒錢打仗了,並試圖繼續進行政治操弄,在國際社會掀起一股反俄風浪。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政府正準備效仿日本軍國主義的“一億玉碎”計劃,一面簽署拒絕與普京領導的俄羅斯進行任何談判的協議,一面又積極“清洗”內部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政治勢力。俄烏衝突仍在繼續,暫時還看不到停火的跡象。儘管戰局對烏克蘭越來越不利,但美歐根本不希望烏克蘭擁有和平,並試圖通過軍援與貸款,說服澤連斯基政府戰鬥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這是極其不道德與殘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