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渲染要打核戰爭?肯定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什麼情況下會說?一種是常規戰爭打不過對手,就用核威懾保持平衡,迫使對方不敢過分,目前俄羅斯屬於這種情況,還有其他遭受美軍威脅,但有核能力的國家;另一種是自己心裡沒有底,在打過與打不過之間忐忑不安,就用核武器威懾,這屬於美國的情況;可你發現了沒有,中國幾乎不威脅使用核武器,而是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最終要消滅核武器。中國為何這樣淡定呢?
其實,最近有三個跡象,就可以說明核戰爭可否打得起來,也就可以理解為何中國並還不把核戰威脅掛到嘴邊。
第一個跡象:美俄重啟“紅線電話”。“紅色電話”重啟說明拜登們慫了!美軍工複合體的目的是賺錢,不是毀滅,妥協開始了第一步,以下三個方面可以說明問題。
其一,拜登認識到美俄有打核戰的風險。普京早就說了使用一切手段保護新入俄的領土不是虛張聲勢,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也罕見地出來警告,要重視普京的話。拜登雖然有痴呆嫌疑,但美國畢竟是團隊執政,不可能無動於衷,任由拜登胡作非為。之前特朗普瘋狂時,美軍高層和解放軍直接溝通就是一個例子。
其二,拜登清楚俄核打擊目標是美國本土。雖然美國渲染美俄核戰的時候,主要計算歐洲人死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核打擊的首要目標必然是美國本土,拜登們心裡很清楚,不得不和俄羅斯“紅色電話”溝通。其三,拜登發動戰爭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為了毀滅。作為超級戰爭慣犯,拜登操縱了北約轟炸南聯盟等幾乎所有美國近幾十年來的侵略戰爭,但目的是服務軍工集團,核打擊下的相互毀滅不是其目的。重啟“紅色電話”其實是為了保護好自己。
第二個跡象:三階段的核戰模擬慘狀。核戰爭沒有贏家。最近一個模擬核大戰的視頻刷屏,核戰啟動後三個階段,美國本土是重點打擊目標,人類社會在遭受核打擊衝擊波大量傷亡後,將遭受“核沉澱”的普遍污染,最後不可避免都將進入毀滅性的“核冬天”,拜登以及利益集團,無論多富有,都將煙消雲散。
第一階段:核戰爭。模擬顯示,在俄羅斯與北約發生核戰1小時內,全球死亡人數達1100萬。在24小時內,美國本土遭到核打擊,全球死亡人數達到1.78億。第二階段:核沉降。在核戰發生的30天時,發生了放射性沉降,全球籠罩在核輻射之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倖免,全球死亡的人數達1.86億。第三階段:核冬天。核戰發生10個月後,赤道氣溫到零下20度,嚴寒導致地球大部分動物、生物滅亡,很多人死於大規模饑荒,全球死亡人數達5.48億。
此模擬真實地體現了如果發生了核戰爭對人類意味着什麼。美國所謂的先進科技與霸權,連同虛假的民主自由、優越的物質生活在此面前都灰飛煙滅!就問你美國敢嗎?拜登如果敢,那就是建立在他自己年已80而又不想活了的基礎之上,但美國人也不會讓他為所欲為。
第三個跡象:歐佩克決定降低石油產量,拜登表示失望,利好普京。10月5日,“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決定自2022年11月起,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石油減產,此次減產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受此消息影響,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超過1%,至每桶近93美元。美國原油上漲了1.5%,至87.75美元。
油價怎麼走,具有不確定性,產量並非決定油價的唯一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歐佩克不管拜登失望減產,預示着美國必定走下坡路,而且很可能和英國一樣不可收拾!
而在最關鍵的,說明普京不依靠核武器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那依靠什麼制衡美國和北約俄圍攻?就是高油價,俄羅斯總理已經說了,依靠能源漲價多賺了50%。因此,只要油價保持住,俄羅斯就到不了使用核武器的危急時刻。
既然如此,中國需要警惕的威脅在哪裡呢?我認為常規戰爭,50年代就打敗美國的中國軍隊,有充足的準備。真正的危險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地方。目前來看,包括生化武器、“金融核彈”與“網絡核彈”,這三個方面,經過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有能力應對生化武器的國家。
但在金融核彈與網絡核彈方面,我們既有警惕性不高的問題,也有能力不足的問題,反而需要作為國際博弈的關鍵。特別是在重大的時間節點,既要防範以股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造成恐慌乃至社會動蕩,也要警惕不宣而戰的大規模入侵新模式,也就是美軍撤出阿富汗後準備針對中俄的網絡戰爭。
一句話總結:美俄重啟“紅線電話”、核戰爭的慘烈結果、高油價助力俄羅斯立於不敗之地,都說明未到打核戰的時候,恰此時,常規戰爭方面,50年代就打敗美國的中國軍隊,有充足的準備,而生化武器、“金融核彈”與“網絡核彈”要高度警惕。這其中,經過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有能力應對生化武器的國家,但在“金融核彈”與“網絡核彈”方面,我們既有警惕性不高的問題,也有能力不足的問題,需要作為國際博弈的置頂選項。
秦安,2022年10月7日,成都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