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是我軍的十大元帥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他馬不停蹄地參加了抗美援朝,並指揮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為保家衛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彭德懷仗義執言地指出了“大躍進”運動的錯誤,他也因此受到了批判,被撤銷了一切職務,住處也搬到了北京西北郊的吳家花園。
現在的很多資料描述過那段時期彭德懷的生活,稱呼彭德懷在吳家花園是“屯田六年,自食其力”。何謂屯田?一般指的是發動士兵進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活動,彭德懷在吳家花園時,身邊就只有三個工作人員,稱呼“屯田”確實有點不合適。
以前人教版搭配的課外讀物中,就有一篇文章介紹彭德懷“屯田”的故事。文章描述彭老總在吳家花園開闢了一塊試驗地,自己親力親為地種植糧食,而且還精細化管理,經常從池塘里掏淤泥給田地增肥。工作人員也多次勸說彭德懷注意身體,但彭德懷卻堅持管好那塊試驗田,計算糧食的產量。
眾所周知,彭老總被撤職與1959年的廬山會議有關,這次會議本來是糾正“大躍進”的錯誤,當時浮誇風盛行,畝產十萬斤隨處可見,但這種做法與宣傳卻損害了脆弱的經濟結構,緊接着,三年自然災害開始。1959年,我黨之所以召開廬山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糾正“大躍進”的“左”傾路線錯誤,然而,彭老總被批評之後,會議的風向發生了轉變,由糾“左”變成了反“右”,也就是說,廬山會議不僅沒有解決“大躍進”的問題,反而使得“大躍進”運動有加劇的趨勢。
廬山會議後,彭德懷被撤職,他對當時的“浮誇風”深惡痛絕,決定自己搞一塊試驗田,親力親為地照顧,到時候計算糧食產量。後來這塊試驗田僅僅收了90多斤麥子,這還是精細化種植,所以彭德懷也就對當時的“浮誇風”瞭然於胸了。
時間很快就來到1965年,這一年9月23日,毛主席把彭德懷請到中南海談話,此後彭德懷復出,被任命為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主管電力、煤炭、石油、燃氣等方面的建設。不過,擔任這個職務後不久,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彭德懷也受到了衝擊。
1966年12月,在江青的授意下,北京地質學院的造反派王大賓帶人前往成都,強行把彭德懷帶回北京批判,此後彭德懷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迫害。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懷被帶回北京後,他在成都的家也遭到抄家,大部分東西都被搶走。當時彭德懷家中還有個保險柜,打開之後,發現保險柜中有一萬多元錢,這些錢都是用來交黨費的,也是彭德懷多年攢下的積蓄。
回北京後,彭德懷不斷被批鬥,每月僅僅發放23元生活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1969年,彭德懷還給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寫了一封信,向工作單位申請多給自己一點生活費。當時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主要分為兩個造反派,分別是“大聯委”和“工宣隊”,他們兩派並沒有實現聯合,不過,在對待彭德懷申請提高生活費這個問題上,卻達成了一致,因為他們都知道彭德懷過得太簡樸了,此後彭德懷的生活費得到提高,每個季度有為100元的補助,可惜的是,1974年,彭德懷因病去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