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11日,粟裕發起隴海線東段戰役,通過這一戰役,拔除了隴海線東段的日偽據點。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高郵邵伯戰役確保了華中不被分割,隴海線東段戰役則打通了華中與山東的交通線,兩大戰略區由此聯成一片。
粟裕已經把大兵團作戰的戰場已經擺好了,他說:“如果敵人大舉進攻隴海線,我軍就可以一部正面守備,主力擺在兩側。”
說到這裡,他兩手環抱,做了一個斬殺動作:“兩側出擊,消滅它!”
自1946年4月起,國內局勢轉入緊張。在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的指揮下,蘇中南部集結了國民黨五個整編師,並計劃發起蘇皖會戰,其第一目標便是攻佔蘇中、蘇北。
這些部隊沒有一個把粟裕放在眼裡。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拍着胸脯對李默庵說:“我的部隊沒有問題,一個團就可以同共軍干一下。”
五個整編師多數沒有與“共軍”作戰的經歷,李天霞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倒是與“共軍”交過手,但那是隨王耀武與北上抗日先遣隊作戰,他當然不會覺得粟裕有多厲害,過去的手下敗將嘛。
只有他們的主帥還比較謹慎。
李天霞是黃埔三期,李默庵則是黃埔一期,也就是說李默庵顯山露水的時候,正是蘇區發展鼎盛時期,對方的作戰水平如何,他已經提前見識和領教過了。
李默庵告誡眾將:“共軍作戰一向靈活機動,江北粟裕又久據蘇中,熟悉地形,此次進攻,切切不可馬虎大意。”
話雖是這麼說,李默庵自己其實也有些盲目樂觀。
整編師加上其它配合部隊,他的總兵力達到12萬人,五個整編師又都是國民黨主力部隊,與過去的韓德勤、顧祝同部相比,可以說不在一個檔次。
這麼多人,這麼好的武器,這麼強的戰鬥力,對付“共軍”應該不成問題吧。
在沒有對粟裕部隊做深入偵察的情況下,李默庵就制定了作戰計劃,並把進攻時間確定為7月13日。
讓李默庵想到的是,就在將要發起進攻的前一天,蔣介石親自給他打來電話,要他暫停進攻。
原因是,泄密了。
粟裕在華野司令部建有代號“四中隊”的技術偵察小組,這個小組掌握當時條件下的無線電高科技手段,能偵察和破譯敵方的各種重要密令。他們和地下黨一起,構成了一個高效而快捷的情報處理網絡,被粟裕稱為“千里眼、順風耳”。
李默庵7月9日定下的時間和部署,粟裕第二天就知道了,第三天,美國特使馬歇爾也知道了。
馬歇爾正在為國共做調解,他馬上去見蔣介石:“我得知你們要進攻蘇中,有這件事嗎?”
蔣介石還裝傻,馬歇爾當場掏出了一份文件,蔣介石一看,竟然是李默庵的油印作戰計劃,立刻僵在那裡。
蘇中戰役(1)連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