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安定和平的環境,恢復被戰亂破壞的千瘡百孔的家園。
然而,日軍剛剛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就按捺不住內心蠢蠢欲動的邪念,沿平綏、同蒲、平漢、津浦等鐵路向解放區大舉推進,迅速搶佔中心城市和交通線,企圖造成有利的態勢,妄圖以此逼迫我黨屈服,甚至將我黨消滅。
國民黨反動派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內戰危機,引起社會各界的不滿和擔憂。
眼見戰火即將再起,飽受摧殘的家園將再次陷入戰火之中,社會各界人紛紛以各種形式要求國民黨當局放棄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聯合我黨及一切愛國黨派、團體共同治理好中國這個大家,改善民生,重建家園。
1945年8月8日,《解放日報》就發文稱:
“沿海各地及東北各個主要城市人民渴望和平,其反對內戰從未有如此一致者。農民、學生、商人、記者、菜館職員以及婦女老人,莫不異口同聲地說:我等應停止此種無意義之戰爭,恢復平常生活。一般流離失所,飢餓乏食之人民,無不有此同樣表示。”
同月15日,中國民主同盟會發出《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籲》,聲明中表示反對一切製造分裂、引起內戰的行為,主張“民主統一,和平建國”。隨後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民主建國會等各黨派、團體紛紛發出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的呼籲。
面對蔣介石的步步緊逼,為能重建被戰亂破壞的千瘡百孔的家園,為讓中國人民能安居樂業,我黨沒有與之針鋒相對,而是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希望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目標。
1945年8月25日,黨中央發表《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提出:
“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闡明了我黨“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的政治主張。
1945年8月28日,為了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目標,毛主席冒着生命危險飛往重慶,盡我黨最大的努力同一心想打內戰的蔣介石展開和平談判,希望藉此達成和平建國的目的。
談判期間,為使和平談判順利進行,我黨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甚至不惜放棄聯合組建政府,只要求各黨派能參政。
然而,縱使我黨為了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讓步,放棄了自身很多利益,但蔣介石仍不滿足。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不顧中國人民強烈要求和平建國的呼籲,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撕毀先前簽訂好的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面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破壞和平並進攻解放區的無恥行徑,解放區軍民在我黨的領導下奮起抗擊,自此揭開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帷幕。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攻克反動派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0月1日,在人民解放軍向著解放全中國的目標大步邁進時,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人民解放軍多數殲滅,僅有少量殘軍跟着蔣介石逃往台灣。次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我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
解放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參戰兵力約在170萬人以上,國民黨軍約420萬人。
最終,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人數大約在130餘萬人,而在初期佔盡裝備優勢的國民黨軍隊傷亡人數則高達240萬人以上。
那麼,解放戰爭中,我黨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
在解放戰爭中,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是我黨犧牲的最高將領。
年少持重,嫉惡如仇
1905年,朱瑞出生於江蘇宿遷埠子鎮孝義鄉朱大興庄一個書香門第。傳至朱瑞父親朱心順這一代,雖說因戰亂的緣故已大不如前,但底蘊尚在,一家生活倒也無憂。
朱瑞父母都是勤勞善良之人,朱父是赤腳醫生,常常免費給貧窮百姓看病,自掏腰包給病人買葯,深得周邊百姓的尊敬;
朱母是傳統中國婦女,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是十里八鄉人人稱讚的賢內助。
正如朱瑞在《自傳》中說:
“舒適溫暖的家庭生活,養成我爽朗平易的品質;姐妹眾多,融穆相處,養成我親切熱情的性格;詩句、故事、小說,父母剛強愛人的傳統,養成為熱心同情為善的根性。”
父母的言傳身教,生活環境的耳濡目染,給朱瑞性格和世界觀的形成,烙下了深刻印記。
受其父母的影響,朱瑞從小便是一個樂於助人,嫉惡如仇的人,他對學校里那些仗勢欺人的紈絝子弟十分反感,每當看到他們在校園欺負同學,總會挺身而出去保護被欺負的同學。
與此同時,學校里富貴人家出身的學生總是看不起,甚至是欺負貧窮人家出身的學生,讓年幼的朱瑞深感不解,不解為什麼人世間會有如此不平等和不公正的事情呢?
之後,伴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和視野的開闊,朱瑞對問題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入,思考學校存在的不公平,最後到思考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存在的不公平。
雖然,朱瑞當時沒有找到答案,卻也在他心中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見賢思齊,志在革命
1918年,13歲的朱瑞考入高級公立小學。此時的他,因為身處環境的不同,得以接觸到了革命學說,通過讀書看報,他知道了列寧,知道了革命黨。
透過進步書籍、新聞報道,他逐漸想到辦法去解決之前思考的各種不公平,心中那顆革命的種子也因此逐漸發芽。
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國,才能拯救中國勞苦大眾,想通了這些,朱瑞開始心向那些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的“革命當然”,並想要做一個這樣的“革命黨人”。
也就是在這時,正當少年朱瑞的思想發生急劇變化,“五四”運動爆發了。
一時間,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捲全國各地,喚起了中國廣大民眾的覺悟和覺醒,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
不久,為聲援“五四”運動,宿遷學校代表及各界人士共5000餘人在縣城城西體育場集合,他們手舉“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紙旗,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號召民眾行動起來,抵制日貨,反對腐敗的北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維護國家主權統一。
此時,年僅14歲的朱瑞就在參加示威遊行的隊伍中。
“五四”運動的浪潮吹到宿遷縣後,朱瑞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之中,時而在遊行隊伍中帶領同學們高呼愛國口號,時而站在高台之上鬥志昂揚發表反帝反封建演講。
這段經歷,讓朱瑞心中的革命種子徹底開枝散葉,這一刻他徹底堅定了革命的決心。
參加愛國活動之餘,朱瑞也沒有忘記學習。
1920年夏,朱瑞以全班第四名的優異成績從縣立高小畢業,之後先後在徐州培心中學和南京鐘英中學讀書。
朱瑞在《自傳》中這樣說道:“在徐州及南京時代,我反叛的思想日漸穩固。”
在大城市讀書的那些歲月,朱瑞接觸到了更多的進步書籍,也認識到了更多的進步青年,在人和物的影響下,朱瑞革命的心更加堅定,為此他在學校做出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譬如他在南京鐘英中學上學時,常常利用作文和演講的機會,斥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和北洋政府腐敗無能,並在學校辦的校刊上大聲疾呼:
“所謂民國,徒具招牌,內容盡失,要建立真正的民國,還需革命。”
又譬如1922年暑期畢業典禮上,朱瑞利用代表畢業班演講機會,就當年春夏期間江蘇鬧洪災,災民流離失所、北洋當局置之不理的現狀,發表同情災民的振聾發聵的演說。
此時此刻的朱瑞儼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覺醒的革命者的覺悟與風采。
滿腔熱血,參加革命
1924年秋,朱瑞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廣東大學(後來的中山大學),並在入學後不久參加了進步學生組織——新學生社。
加入新學生社不久,朱瑞便以突出的表現和堅定的革命信念,被推選為主要負責人之一。
在此期間,他帶領社員積極投入反對國民黨右派的鬥爭,被中國粵區學委稱為“中堅分子”。
1925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學來廣州招生。
經中共粵區學委的推薦,朱瑞以左派青年的名義,第一批獲准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2年後,朱瑞進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攻讀炮兵專業。也正是這段學習經歷,讓後來黨中央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
1929年夏,朱瑞以筆試和實彈射擊第一名的成績從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學校畢業。
在此之前,朱瑞順利通過我黨考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30年1月,朱瑞回到上海並被黨中央委以重任,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
10月,因長江局軍委遭反動派破壞,急需可靠且有能力的幹部恢復長江局軍委工作,朱瑞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武漢工作,後黨組織同意其請求,任命他為長江局軍委參謀長兼秘書長。
此次去武漢,朱瑞深知萬分兇險,隨時有犧牲的可能,為免家人擔心,他給兄長寫了封信:
“我到遠方,生死未卜,以後不再向家中通信了。”
不久意外就發生了,由於叛徒告密,長江局機關遭到敵人襲擊,部分地下黨員不幸被捕,未被逮捕卻已經暴露的地下黨員也需趕緊撤離,一時間長江局和武漢市委的運轉陷入停滯。
這時,朱瑞臨危受命,奉命主持長江局和武漢市委工作。
危急時刻,朱瑞臨危不亂,坦然應對,在迅速恢復長江局和武漢市委運轉的同時,有序地組織秘密黨員和統戰對象分批撤離。在他的領導下,我黨以最小的損失度過了此次危機。
轉戰蘇區,領兵作戰
1931年12月,朱瑞奉命調往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科長,不久又先後任五軍團訓練隊政委、紅軍學校教員、紅十五軍政治委員等職。
次年6月,朱瑞調任紅五軍團三軍政委,此時朱瑞顯露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多次指揮部隊把國民黨反動派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8月15日,朱瑞率紅三軍聯合紅四軍攻打樂安縣城。
樂安一戰,在敵人飛機大炮的抵抗下,朱瑞身先士卒,親臨前線,組織部隊進攻,最終在將士們的英勇奮戰下,我軍順利攻下樂安縣城,生俘敵旅、團長以下3000餘人。
旋即,朱瑞又率部乘勝追擊,直取宜黃,俘敵1700餘人,敵27師師長高樹勛率部棄城而逃。
隨後,紅三軍攜勝利之威,奔赴閩贛邊界,在黎川、建寧、光澤等地開闢大片革命根據地,極大壯大了我黨的革命力量。
1932年12月,戰功卓越的朱瑞調任紅五軍政治委員。
沒有戰事時,朱瑞充分發揮自己在政治工作上的優勢,常深入基層聽取幹部戰士的意見。
幹部戰士提出意見後,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他都會認真對待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使部隊很有凝聚力,十分團結,也很有戰鬥力。
1933年,不甘失敗的蔣介石,調集50萬重兵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分兵三路,企圖合擊南豐、廣昌一線的紅軍主力。
針對敵人的三路進攻,黨中央迅速做出應對,朱瑞奉命率部在黃陂設伏,伏擊意欲同由宜黃南下的敵11師會合的敵52師和59師,此戰朱瑞部大獲全勝,全殲敵59師。
黃陂伏擊戰勝利後,朱瑞又迅速率部在草台崗阻擊敵第9師,全殲敵一個營,有力配合了紅一、三軍團圍殲敵11師。
威震山東,殺寇報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黨中央任命朱瑞為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旋即調任八路軍駐一戰區司令長官聯絡處處長,前往一戰區進行統戰工作,同時負責恢復整頓中共直南、豫北特委,並在晉豫邊區、太行南區等地創建抗日游擊隊,為建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創造條件。
不久,為壯大我黨抗日力量,朱瑞在晉東南陵川縣創辦了華北軍政幹部學校,專門招收晉東南、豫北、冀南地區流亡學生和進步青年,對他們進行短期的軍事、政治訓練。
1938年,朱瑞又在山西晉城創辦八路軍晉南軍政幹部學校。
華北軍政幹部學校和八路軍晉南軍政幹部學校先後為我黨培養了2500多名幹部,成為我黨在華北堅持敵後抗戰的重要力量。
1939年10月,為了加強山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領導,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部,以徐向前為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前往山東統一指揮蘇(北)魯地區黨領導的軍隊,發展抗日游擊戰爭。
不久,黨中央成立山東軍政委員會,改組中共山東分局,朱瑞兼任軍政委員會書記和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黨政軍工作。
朱瑞剛到山東,就遇上日軍發動第一次“大掃蕩”。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朱瑞基於環境、兵力等各種因素,迅速做出了應對的措施,即避免同日寇正面作戰,發動革命群眾開展分散性游擊戰爭的正確方針。
在朱瑞的領導下,我軍多次避開日軍的主力進攻,並運用內外線互相結合的戰術,打擊日軍的薄弱處,給予敵人重創,繼而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粉碎了日軍的夏季“掃蕩”。
朱瑞沒有辜負黨中央對他的信任。
主政山東期間,朱瑞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才能,一面率部同日軍頑強戰鬥,一面又與包藏禍心的國民黨頑固派周旋鬥爭,同時也在積極爭取山東人民和愛國進步人士對我黨的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我黨在山東逐漸佔據優勢,不但多次擊退日軍、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更是先後開闢魯南、魯中、魯西、冀魯邊、清河、膠東、濱海等十個根據地,建立起了一個擁有八個專署和七十九個縣的民主政權,使山東成為堅持華北敵後抗戰的重要戰略基地。
組建炮兵,壯烈犧牲
1945年6月,深知我軍現在急需培養大批炮兵人才的朱瑞,特向組織彙報了對我軍炮兵建設的初步設想,後經黨中央研究,朱瑞被任命為我軍剛組建的第一所炮兵學校——
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
自此,朱瑞開始全身心投入炮兵建設事業當中。
抗戰勝利後,朱瑞遵照黨中央指示,率炮校整體遷往東北,臨行前黨中央指示他,不僅要搞好炮校,還要創建東北炮兵並幫助其他地區建設炮兵。
當時東北各部雖都有火炮,但並沒有成建制的火炮部隊,更是嚴重缺乏火炮人才,因此朱瑞到東北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可見其面臨著怎樣的困難。
朱瑞一到東北,就遇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沒有火炮,且國民黨軍已經有跡象將對東北發起全面進攻。
面對複雜紛亂的情況,朱瑞沒有驚慌更沒有退縮,處之坦然。
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在蘇聯的關係到蘇聯紅軍中尋找火炮;
另一方面根據東北形勢,提出了“分散幹部,搜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方針,派人四處去搜索日軍遺留下來的火炮,即使是崇山峻岭也沒有放過。
此後不到半年時間,東起綏芬河,西到滿洲里,南起長春,北至虎林、璦琿的廣大地區內,無論是城鎮鄉村,還是深山沼澤,凡是日軍駐紮過的地方,都留下了炮校師生的足跡。
在朱瑞和炮校全體師生的努力,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共搜集:
火炮798門(加農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約300門、高射機關炮和飛機用機關炮共137門),彈藥60餘萬發,坦克及牽引車65輛,汽車22輛,還有大批的火炮零件和各種器材。
依靠這些武器裝備,朱瑞完成了東北炮兵的初步組建,組建了6個乙種炮兵團(轄2個營)、4個丙種團(轄三至四個連)、6個炮兵營(轄二至三個連)和22個獨立炮兵連,共計80個炮兵連。除此,朱瑞還組建了1個高炮大隊、1個坦克大隊(轄2個坦克連)和1個修械所。
東北炮兵能夠建立,並在之後的遼瀋戰役大放異彩,朱瑞功不可沒。
正如著名作家張福泉在《朱瑞將軍》一書中所說:
“朱瑞以他豐富的領導經驗和卓越的組織才能,全力保證了命令的實現,使東北炮兵得以全面發展。到1948年8月遼瀋戰役前,東北全區共建立了16個炮兵團,兩個高炮團和幾十個師屬山炮營。擁有各種火炮四千餘門。”
在朱瑞和炮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東北炮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
可以這麼說,朱瑞就是東北炮兵之父。
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10月,在攻取義縣的戰鬥中,為了了解我軍首次使用的美製火炮的性能,戰鬥還沒有結束,朱瑞就從指揮所走出來,途中不幸觸雷,壯烈犧牲,時年43歲。
10月3日,黨中央發來唁電,給予高度評價:“朱瑞同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績卓著,今日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
英雄永在,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