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2022年07月13日16:34:15 軍事 1377

艦載機被風吹海里了?這可不是玩笑,而是實打實地發生在了美國海軍身上,按照美軍第六艦隊發布的信息,美海軍“哈里·杜魯門”號航母在地中海進行補給過程中,由於強風與大雨一架停靠在甲板上的架F/A-18“超級大黃蜂”被從甲板吹落,有人員受傷。對於墜海戰機打撈事宜美國軍方還在進行相關評估,尚未實施。戰機能被吹到海里,看上去匪夷所思,但看看這半年多時間美海軍在航母上出的那些事會發現,艦載機掉海里也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一、美航母陷入事故怪圈

1、艦載機事故從未停止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MH-60R“海鷹”聲吶吊放系統

去年底,“卡爾·文森”號發言人米蘭達·威廉姆斯中校向媒體披露,該航母在進行常規訓練過程中發生事故,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在菲律賓海上空進行常規訓練時,右側發動機突發火情,但鑒於該機是雙發,勉強返回航母,最終未造成人員傷亡。而就在此次事故發生的次日,“卡爾·文森”號航母再度發意外,這次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在相關海域進行反潛訓練時,攜帶的吊放聲吶系統直接“意外脫落”,雖經尋找但最終查無所蹤

對於接連發生的兩起事故,美軍已按照事故等級標準將其定性為A級事故,而從事故等級劃分規定來看,很明顯這兩起事故造成的實際損失遠比美軍披露出來的信息更為嚴重,損失也更大,但這也僅是美航母事故怪圈的一個小縮影。按美國《海軍時報》網站此前給出的統計數據,2021年最後6周,僅“卡爾·文森”號航母就連接發生4起艦載A級事故。除上述提到的兩起外,還發生了一起“大黃蜂”發動機事故以及一架CMV-22“魚鷹”運輸機發動機起火事故,而這起發動機起火事故極為蹊蹺,據稱該機是在航母甲板處於靜止狀態時,右發突然意外起火,事故原因至今不詳。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此前被打撈上來的F-35C

但相比艦載機撞航母,上述這些還都只是小菜。今年1月底,進入南海耀武揚威炫耀武力的“卡爾·文森”號發生了讓外界瞠目結舌的一幕,該航母搭載的F-35C在結束所謂日常飛行訓練着艦過程中直接撞上了航母飛行甲板,通過後期視頻回放來看,在此過程中有1-2根阻攔索直接綳斷,掃倒了甲板上的地勤人員。從隨後公布的信息來看,事故造成7人受傷,飛行員選擇彈射逃生後被救回,但甲板6名受傷人員中有3人因傷勢嚴重被緊急轉運至菲律賓本土的一處醫療設施。

至於墜毀的F-35C美軍打撈過程也極為坎坷,僅尋找戰機具體沉沒位置就耗費數周,後期又因打撈深度問題,不得不聘請新加坡專業打撈隊,最終在事故發生一個多月後才成功完成打撈,至於事故具體原因美方至今未對外公布,這也成為今年以來美航母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海上事故,畢竟這可是美國引以為傲的五代艦載機,而且還是在中國近海附近發生的事故,美軍心情可想而知。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陪練也出事

而這種事故怪圈隨着時間的推移,還出現了蔓延、擴散,因為連與參與美航母陪練的戰機都開始發生事故。今年5月底,一架為美海軍“喬治·H·W·布什”號航母進行陪練的“獵人”戰機墜機。對於這種事故的蔓延,美軍高層忍無可忍,要求進行徹底,為此從今年6月中旬美國海軍進行了短暫的停飛整頓。但就此次事故來看,停飛整頓效果不大,該出事還出事,而且事故發生的還是如此令人匪夷所思,令外界大跌眼鏡。

2.人也同樣出事

在前文我們提到艦載機發生事故的同時,也對美軍人員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但這屬於事故附帶損失。而非事故人員傷亡事件近半年在美航母上也是屢屢發生。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5月初曝出猛料稱,在今年4月僅一周時間內,“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就發生了多起艦員自殺事件,共有3名艦員自殺身亡,而在過於一年時間內,該艦已經有7名艦員死亡,其中包括4人自殺。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喬治·華盛頓”號傳出大修延期

雖然對於剩餘3人死亡原因沒有透露,但這是否意味着在美軍公開的部分事故背後還有一些嚴重事故尚公開?而且,如此高頻的自殺,也令外界懷疑美航母生存現狀。據了解在自殺事件頻發後美海軍高層到訪該航母,就艦員心理,生活環境等問題實地探查,隨後有大批艦員被獲許下船,但效果如何,目前尚未可知。

人出事,物也出事,用多事之秋來形容現如今的美軍航母倒也不為過,而對於這些事故的發生外界普遍願意將其歸咎於巧合,但實質上如果細品這些事故背後的那些事會發現絕對是事出有因,並且還是美軍一手造成。

二、天災還是人禍?毫無疑問是人禍!

  1. 航母年久失修助推事故發生

在上述提到的近半年事故中,出鏡頻率最高的當屬“卡爾·文森”號,而對於這艘航母只有一個詞能形容——老態龍鍾。作為尼米茲級3號艦,“卡爾·文森”號1980年便已下水,1982年3月開始正式服役,服役至今正好四十年(理論服役周期在五十年),而在服役過程該艦沒少進行改裝,大修,核燃料補給等。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完成大修的“卡爾·文森”號

其最近一次干船塢維護是2020年4月結束的,據稱此次維護用了近一年時間,是該航母中期大修升級的一部分,而在此次升級過程中對該艦的艦載電氣系統、動力系統進行了全面維護,作戰系統與艦船防禦系統完成了改裝,同時對艦員生活設施還進行了改造升級,從表面上來看還算挺徹底。

但由於在改進過程中恰逢新冠疫情衝擊,因此對“卡爾·文森”號此輪大修進度還是造成了一定影響,而這背後又是否影響了實際改裝效果值得商榷。加之本身下水就超過了四十餘年,該艦原本的一些設計性缺陷、裝備缺陷並非後期改裝就能完美解決的,就比如是否擁有完備設施,檢查、維護、修理更為先進的F-35C。而這些缺陷只要存在一個,就一定會助推事故的發生。

目前除了“卡爾·文森”號以及服役不久的福特級首艦“福特”號以外,美軍現役的多數尼米茲級航母也都存在這種設計落後,服役超長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都存在通病,此時事故率較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2.福特級始終難堪大用

面對尼米茲級航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本身存在的設計缺陷,美海軍心知肚明,也清楚即便進行改進升級也無法徹底解決相關問題,而想要徹底解決,改進已經沒戲了,唯一靠譜的方案就是更新換代,逐步利用福特級取代尼米茲級。可這種想法雖好,但不得不說實現起來卻也面臨著難以迴避的難題。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肯尼迪”號安裝艦島

一方面,缺錢。去年8月底,第四艘福特級航母“多里斯·米勒”號完成第一塊鋼板切割,標誌着該航母正式開工建造。然而雖然是第四艘,但此前三艘中除了“福特”號以外,剩餘兩艘“肯尼迪”號和“企業”號還處於建造階段,且進展相對緩慢,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因之一就是缺錢,為此在美國海軍2021財年預算案中專門為福特級4艘航母追加了27.15億美元資金,但即便如此仍將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而建造緩慢也令福特級遲遲無法成規模的取代尼米茲級航母。

另一方面,福特級航母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導致其難堪大用。從美媒相關報道來看,福特級首艦的“福特”號航母在兩個關鍵領域——升降機以及電磁彈射器,存在嚴重問題,故障率遠高於預期,特別是電磁彈射器只能稱之為一個半成品,其最初設計要求故障率為0.24‰,可實際使用過程中故障率卻高達5.5‰,故障率與預期差別過大讓“福特”號始終無法發揮作戰能力,也正是因為這種關鍵領域的高故障率導致美軍始終無法使用福特級全面取代已經逐漸老化的尼米茲級。

3、超期高頻部署才是禍根

前面提到的兩點實際上也只是助推因素,究其禍根那還是美軍高頻部署釀下的慘劇。自拜登上任以來,非但沒有糾正特朗普時期的對外擴張戰略,反而推出了新版“印太戰略”,此舉加速了海外擴張步伐,並且將戰略重心轉移至中國周邊,但中國不是“軟柿子”,整體軍事實力也不弱,這就導致美軍想要實現相關戰略就必然需要美軍出動更多航母。

聞所未聞!美軍飛機從航母上吹落,不是天災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此前在南海被拍到的“卡爾·文森”號

然而航母總共就那11艘,除了維修,輪換,訓練,實際可動用的只有約一半,就這一半還要全球部署,因此對現如今的美國而言還真有些“捉襟見肘”。但狠話已經放出來了,不付出行動有違“大哥”形象,為此就只能讓現有航母超計劃部署,理論上美軍航母單次海上部署時間為6個月,可“卡爾·文森”號光去年就部署了10個月,而這種超期、高頻部署明顯加劇了事故的發生。

而且提一個細節,美軍航母在亞太部署過程中,沒少與解放軍交鋒,高手過招背後的壓力可想而知。超期部署,還要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不出事故那才是天方夜譚。雖然此次“哈里·杜魯門”號事發海域位於地中海,但試問美國若不全球稱霸,又豈能發生這種事,在此奉勸美軍查找事故原因的同時,還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吧。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 天天要聞

抹黑中國航天者,即為漢奸!

起因:我無知也,對嫦娥6號開箱儀式感到迷惑,寫了一篇微頭條6月25日,風姿綽約的嫦娥6號在月地之間仙遊了53天後,又風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準降落於內蒙古某着陸場。(說風度翩翩,那是我這個航天迷的偏愛:小六31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國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 天天要聞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

伊朗駐聯合國使團警告以色列:如果襲擊黎巴嫩,戰爭將隨之而來當地時間6月28日,伊朗駐聯合國使團通過社交媒體表示,雖然伊朗將以色列“意圖攻擊黎巴嫩的宣傳視為心理戰”,但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軍事行動”,“一場毀滅性的戰爭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