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韓復榘參加抗日高級將領軍事會議,不慎落入圈套
1938年1月11日,下午1時30分,河南開封南關袁家花園。第一戰區和第五戰區的高級將領們齊聚一堂,共同參加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的“北方抗日高級將領軍事會議”。
坐在會場最前列的是劉峙、程潛、李宗仁、宋哲元、于學忠、鄧錫侯、孫震等人,都是集團軍副總司令級別以上的高級將領。鄧錫侯、孫震是四川人,此前跟一些北方將領們從未見過面,李宗仁便引着他們和宋哲元、于學忠等人認識了一下。
就在會議馬上要開始之時,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上將韓復榘匆匆趕至會場。他沒有和其他將領一樣穿黃色呢子軍服,而是穿着灰色棉布軍服加灰色棉布軍帽,腿上裹着灰布綁腿,還留着一些鬍子,帶着一副黑墨鏡(來源於張宣武的回憶文章《開封會議見聞》)。
韓復榘
韓復榘是最後一個到場的高級將領,但他並未流露出尷尬或抱歉的神色。只見他進門後表現得非常活躍,同劉峙、程潛、李宗仁等人一一握手問好,隨後大喇喇地坐在了宋哲元和李宗仁兩位老熟人中間。
“委員長馬上就來,請大家坐好!”一位侍從官員高呼之後,蔣介石從側門走入會場,像往常一樣穿着黃色呢子軍服,帶着白手套。他先是花了大概半個小時點名,之後才進入正題。在場的將領們其實都猜到了,所謂的會議不過是蔣介石的訓話。但他們並不知道,訓話並不是最終目的。
這是一次專門針對韓復榘的訓話。蔣介石以《步兵操典》切入話題,着重強調“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應該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受命不辱,負傷不退,被俘不屈”。一番長談之後,蔣介石又憤慨地說道:
我們有些高級將領,把軍隊視為個人的私有財產,自從抗戰以來,一味保存實力,不肯抗擊敵人,只顧擁兵自衛,不管國家存亡,不聽命令,自由行動,哪裡安全就向哪裡撤退,逃跑……試問國家都沒有了,你們保存實力還有何用?到了那個時候,敵人還會讓你保存實力嗎?國家都亡了,你們擁兵自衛還有什麼用?你們高級將領這樣的做法,難道不怕天下人的唾罵嗎?難道不怕國法制裁嗎?
一番話下來,蔣介石說得是神色憤慨,底下的人則聽得是腦袋低垂、面帶愧色。韓復榘更是越聽越心驚,腦袋低得幾乎要將臉貼到桌面上了。不久之前,蔣介石命令韓復榘在山東死守黃河抵住日軍,但韓復榘抗命不遵,將部隊擅自撤退。此時蔣介石在會上這麼說,韓復榘頓時覺得自己要完蛋了。
事實上,這場抗日高級將領軍事會議的主要目的便是誘捕韓復榘。蔣介石已經忍韓復榘很久了,只是一直以來都不好動他,畢竟他手下不僅幾個軍的部隊,還與宋哲元等西北軍同氣連枝。此時韓復榘犯下了“抗命不遵,擅自撤退”的過錯,蔣介石則有了動他的理由。
果然,會議結束後,軍統特務就對韓復榘下手了。韓復榘畢竟是一方巨擘,蔣介石沒有公開逮捕韓復榘,而是讓手下秘密將他扣下。被帶離會場後,韓復榘先是由汽車送至火車站,之後被押上火車。火車沿隴海線向西疾駛,到鄭州之後再轉平漢線南下,直達漢口。
正在漢口等待韓復榘的,是早已寫好結局的審判,是生命的終點。
二、赴會前韓復榘曾豪言:我又沒有投降日本,怕什麼?
韓復榘也確實是心大,儘管部下一再勸他千萬不能去參加會議,但他最終還是去了。這和韓復榘的個性有很大關係,他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山東也當慣了“土皇帝”,並不認為蔣介石會拿他怎麼樣。此外,韓復榘對自己的實力與經歷也有足夠的自信。
韓復榘
早在北伐時期,韓復榘便曾率領2萬餘人一路過關斬將,先期抵達北京南苑,一時成為風雲人物,贏得了“飛將軍”的聲譽。豫北大戰時,韓復榘的部隊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將士們深感絕望。韓復榘則以頭撞地、痛哭流涕,使將士們心生死戰到底的信念。
中原大戰後,韓復榘主政山東多年,在澄清吏治、剿匪禁毒、發展教育方面做了不小貢獻。雖然他的處事方式比較封建專制,有將自己當成“土皇帝”之意,但卻也做了不少被百姓稱道的事情。
當年山東受黃河決堤之害,南京方面多次派人來巡視,但就是不送賑災款過來。韓復榘為了救災民,甚至組織災民到鐵路上攔截火車,不交款就不讓通過,並派兵對災民們加以保護。此外,他還將魯西30多萬災民送到未受災地區,讓各縣縣長“代養”一個冬天,稱那些災民是他送過去的“客人”。
韓復榘雖然是一介軍閥,也曾做出不少荒唐之事,但絕不是那種一黑到底的人。韓復榘曾多次對人說:我決不喝兵血。當時很多軍閥靠喝“兵血”和“民血”過着揮霍無度的生活,但韓復榘卻不斂財,也不揮霍。韓夫人勸他買房置地,他卻說:有我在,不買房也有房住。我不在了,買了房也是人家的。因此,韓復榘名下的房產只有一兩處,其中一處是張學良送的。
最為重要的是,韓復榘雖然不像宋哲元一樣在長城抗戰中打出赫赫抗日威名,但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卻也始終保持着民族氣節。從1935年底到1937年初,日本曾多次派人勸韓復榘策動山東獨立,但都被韓復榘嚴詞拒絕了。韓復榘雖然很想要保住自己的地盤,但更不想當漢奸,更害怕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1937年11月,日軍向魯北進攻,第三集團軍在德州、齊東線與日軍展開激戰。韓復榘率衛隊旅第一團親自奔赴前線指揮,相持一個多月。最危險的一次,韓復榘被敵人多輛裝甲車配合飛機包圍,衛隊團傷亡殆盡。韓復榘也差點血灑疆場,回到濟南時隨從人員只剩下幾個。
因此,當底下的人勸韓復榘不要親自去開封參加會議時。韓復榘豪氣衝天地回答道:不要神經過敏。我不去更叫人家懷疑!我又沒有投降日本,怕什麼!
直到韓復榘出事之後,底下的人才知道,原來韓復榘之所以不聽從意見,除了因為盲目自信之外,也跟受了蔣伯誠的矇騙有很大關係。蔣伯誠在韓復榘猶豫之時,曾許下“只要韓肯來,我保他沒事”的承諾,並且還將一份與會者的名單給了韓復榘,使韓復榘以為這個會議並不是針對自己而召開的。
過度自信、盲目樂觀、誤信他人,種種原因最終導致韓復榘走上了那條不歸路。
三、韓復榘被捕後仍大大咧咧,手下營救無果,最終身中7槍而亡
韓復榘雖然在會場上被嚇得不輕,但被扣押後很快就平靜了下來。平靜之後,自信和樂觀也就馬上回來了。於是韓復榘又對局勢產生了誤判,認為自己雖然被抓了起來,但最後也不會有多大的事情。
近一個月之前,李宗仁在韓復榘部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下令要求死守泰安抗擊日軍。韓復榘當即在電報上批複了8個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在此之前,韓復榘也曾對部下說:原說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時候,忽然抽調走了。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么?
當時的韓復榘已經心生了退卻心理,這跟他想保存個人實力的想法有關,也跟他的整體戰略構想有關。韓復榘認為,在長期抗戰之大戰略下,與其死守黃河不如有計劃撤退,保存實力以待日後的大決戰。在與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交談中,韓復榘便曾說過:抗日必須西撤而後反攻,如目前即進行決戰,徒供犧牲,不如暫時保存實力,以待來日。
被抓後的韓復榘,很可能又想當然地認為自己雖然抗命不遵擅自撤退,但卻抗得有理撤得有據。於是他在受審期間,仍舊是一副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根據孫桐萱將軍的回憶(《韓復榘被扣的前因後果》),何應欽主要問了韓復榘三個問題:你為何娶日本女人?你為什麼販賣煙土?山東民團槍支,你為何擅自收編?
何應欽
韓復榘聽到這幾個問題後,並未意識到自己接下來的言行會影響未來的命運,仍舊是那幅大大咧咧的態度。對於第一個問題,他回答說:那是沈鴻烈(青島市長)葛光庭(膠濟路局長)與我開玩笑,叫過日本條子,逢場作戲。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則是:那是宋哲元老早送給我的一千兩,家裡女人們存着的。第三個問題的回答則是:那也許是民團指揮張驤武、孫則讓、趙明遠他們辦的吧!
當時蔣介石為了以示公正,特意派了韓復榘的老上級鹿鍾麟當審判官。鹿鍾麟聽到韓復榘的回答後,當時簡直要被氣炸了。後來,鹿鍾麟還曾嘆息道:你看韓復榘,這不是逐條承認又是什麼!真像小孩子一樣!
馮玉祥則回憶起韓復榘曾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委員長據守濟南之命令在先,抑或李司令長官令其退卻之電在先?如果韓復榘回答是撤退的命令在先,無疑可以獲得生機。但韓復榘卻說,是據守的命令在先。
馮玉祥
韓復榘接受審判期間,第三集團軍的將領們也在積極行動,試圖進行營救。他們發了封聯名電報給蔣介石,重點提到“抗戰不力,不單韓復榘有責任,底下的各位將領也都有責任”,試圖讓蔣介石顧忌第三集團軍而不敢妄動韓復榘。
但沒想到的是,這封電報恰恰加速了韓復榘的死亡。蔣介石看到聯名電報後沒有遲疑,而是下定決心儘快處決韓復榘。當時第三集團軍的將領們還未商議出具體行動計劃,只要韓復榘不在了,後面的事也就好辦了。等他們真的開始採取行動了,就不好再動韓復榘了。
此外,他們還希望韓復榘的老上級馮玉祥能出面求情。馮玉祥因為與韓復榘貌合神離,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出多少力。倒是宋哲元與于學忠,在韓復榘被扣後馬上求情,希望看在韓復榘往日功績的份上,從寬處理。
審訊結束的當天晚上,韓復榘即被秘密處決。當時韓復榘正想返回被羈押的小樓,槍實彈的特務和軍警從背後開槍。韓復榘身中七槍,倒地身亡。第二天,報紙發布消息:
山東省府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第三路軍總指揮、陸軍上將韓復榘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並“別有借勢勒派煙土、強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繳民槍等情事”,於1月24日執行槍決。
四、韓復榘之子談父親遇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我父親責任,應無話可說,但蔣有雙重標準
第三集團軍將領正謀划著如何解救韓復榘,甚至有人提出在黃河邊上集中兵力示威的方案。但卻忽然收到韓復榘離世的噩耗,許多將領在驚愕之餘都哭了。但韓復榘已經不在了,日本侵略者又正企圖亡我中華,將士們只能努力保持克制。
前去替韓復榘斂屍的劉熙眾曾回憶說(《韓復榘被殺前後》),當時以為收斂得很壞,提前準備要為韓復榘換衣服。但到了那裡之後發現,韓復榘身中七槍,都在胸部,血跡已代洗凈,頭面部亦無傷痕,一切收斂都是按上將待遇。
不過在運送靈柩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麻煩,很多愛國工人認為韓復榘是因為不抗戰而被槍斃,都不願意抬運靈柩。好不容易弄到了火車站,鐵路工人們又不願意撥車運送。最後還是孫連仲和鹿鍾麟出面,才讓韓復榘的靈柩得以啟運。
最後,韓復榘的遺體被安葬在了雞公山。下葬那天,天降大雪,紙錢夾雜着雪片漫天飛舞。在一座新土墳前豎起一塊樸素的青石碑,上面寫着“韓公向方之墓”幾個字。曾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對於韓復榘之死,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韓復榘死得不冤,因為他確實抗命不遵,未能堅決抗擊日軍。也有人認為韓復榘死得很冤,因為蔣介石完全是在找借口剷除異己、挾私報復。值得注意的是,韓復榘的兒子韓子華(原名韓嗣烺)也曾專門寫文章談論父親之死。韓子華是這樣說的:
對我父親的判決書中,把“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定為他的主要罪狀,應該說,如此定罪是沒問題的。因為他的確沒有遵照大本營的命令去“死守泰安”。“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常識,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就是犯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蔣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我父親的責任,應無話可說。
韓子華沒有為自己的父親諱言,承認韓復榘存在“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事實,也認為自己的父親應該無話可說。但是,韓子華並未就此認為自己的父親不冤,因為當時擅自撤退的高級將領並不僅僅是韓復榘一個人。
深受蔣介石倚重的“福將”劉峙,當時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和韓復榘的級別一樣。就在韓復榘失守濟南的同時,劉峙也連續棄守保定和石家莊等重鎮,一路跑回了鄭州,贏得了“長腿將軍”的雅號。為何劉峙就沒事,韓復榘卻要被槍決?
劉峙
對此,韓子華看得非常清楚。他在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之所以指蔣介石殺韓復榘有“消滅異己”、“挾私報復”之嫌,即在他的雙重標準。對於心腹大將劉峙,蔣選擇包庇。對於積怨已久的韓復榘,蔣選擇藉機剷除。
韓復榘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原本又是西北軍,並非黃埔嫡系,因此他對蔣介石一直缺少忠誠、敬畏之心。在他主政山東的時候,便跟蔣鬧出過一些不愉快,使蔣認定他不是值得信賴之人。西安事變之後,韓復榘更是發了一個電報給張學良、楊虎城,提議大家開會商量怎麼樣處理蔣介石。電報發出去之後,蔣介石已經出來了,而蔣也看到了這個電報。
聽到蔣介石被放出來的消息之時,韓復榘正在打麻將。韓復榘着實是大大咧咧慣了,竟然當著南京方面派來的代表的面說了句:這叫什麼事嘛,沒想到張漢卿做事情這麼虎頭蛇尾!這話傳到蔣介石的耳中,怎能不讓蔣懷疑韓復榘遲早要反?此外,據說蔣介石還截獲了韓復榘和劉湘的密電,兩人商議聯手鉗制蔣軍入川。
總之,韓復榘確實存在抗命不遵的事實,但蔣介石處決韓復榘,也並不是完全本着公事公辦之心。也正是因為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韓復榘的後人在1949年並未跟着蔣介石離開大陸。韓子華於1949年初參加了解放軍,隨部隊開赴山西打仗,接着又去了朝鮮。在朝鮮戰場,韓子華光榮立了三等功。
在韓復榘後人生活困難之際,韓復榘生前的一處房產被及時發還。這處房產是由張學良贈與韓復榘,在抗戰中被日軍沒收,解放後又作為敵產被接收。發還的依據是:韓復榘不屬奸逆,亦非戰犯,其財產應予發還。
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遷葬到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鐫刻着“韓復榘”三個大字,下邊是“1891—1938”。高藝珍離世後,則與韓復榘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