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美國智庫的報告真是敢寫,這麼好乾的活能不能讓我去。
報告指出中國在2019年實施的芬太尼整類禁令,直接讓美國藥物過量死亡人數減少了近千人。
這個數據打得可不是嘴仗,而是美國政界那套“甩鍋中國”的老劇本砸得稀爛。科學擺在這兒,謊言就站不住腳了。
可奇怪的是,白宮非但沒道謝反而變本加厲:把中國列為“主要毒品來源國”,還借口“禁毒不力”加征145%關稅。這事兒越看越離譜。
把“毒源”堵死的,不是美國禁毒署,是中國整類禁令
2019年5月中國對芬太尼類物質實施“整類列管”——什麼意思?不是說某種化學式被禁,而是整個類別都列入毒品犯罪。只要是芬太尼,不管你怎麼變種、怎麼改名,全都禁。
而且這不是喊口號,國家葯監局給出的數據很紮實:2023年中國出口的芬太尼總量只有9.766千克;且全部流向亞洲、拉美,北美?零。
聯合國三大禁毒公約要求列管14種芬太尼前體中國列了多少?38種整整多了一倍還不止。
而且不是紙上談兵用上了區塊鏈技術,全流程追蹤每一克原料,“從哪來、去哪了、誰批的”一清二楚。
這套操作甚至被國際刑警組織點名表揚為“禁毒治理範例”。
美國司法部卻一邊嘴裡講合作,一邊起訴中國企業“與墨西哥販毒集團合謀”,但證據呢?沒有顯示中國官方參與,更找不到實錘交易鏈。
美國費城的街頭
美國人死於毒品,不是因為中國,而是因為“自己太寬”
2022年美國藥物過量死亡人數是多少?10.9萬,而其中80%跟芬太尼相關。
但問題是這毒是從中國走的嗎?不是了。智庫報告點明:墨西哥販毒集團已經改走印度、荷蘭路線,中國禁運後,替代渠道還沒成規模。
真正的病在下面這三條腿上,第一條:醫藥遊說猛如虎,你以為美國是“科學家治國”?不,是“葯企治病,政客收錢”。
2022年僅阿片類藥物企業就投入了428萬美元遊說國會議員,推動“止痛藥無害論”。
第二條:政策放得太開了,37個州醫療大麻合法,18個州連娛樂大麻也放行。再看硬毒品,抓到不是坐牢是罰款,罰個幾百美刀就走人。這不是管毒是在放毒。
第三條:醫生開的葯比德國多一倍,美國人消耗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就像一個人天天吃止痛片,吃到胃穿孔還在說:“疼痛管理很重要。”
美國的“甩鍋”,邏輯快崩了
美國政客最愛用的說法是:“中國在搞逆向鴉片戰爭。”
聽着嚇人其實沒有證據支持,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都沒認定中國為毒品輸出國,但美國媒體呢?硬要貼標籤,造輿論。
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關稅,理由是“禁毒不力”。
可這和毒品有啥關係?禁毒不力你加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拿“禁毒”當幌子,真刀真槍砍的是產業鏈。
中國執行死刑打擊毒販,美國說“侵犯人權”;中國主動核查出口合法性,美國卻拒絕共享情報。
國際眼中的中國不是問題製造者,而是問題解決者
2019年以來,中國與20多個國家開展聯合執法;摧毀62個跨國販毒網絡,繳獲芬太尼1.2噸;還主動推動全球芬太尼監控倡議,邀請各國加入。
美國不僅不加入,還削減自己的疾控中心禁毒預算。媒體也開始“分裂”了《紐約時報》繼續老調重彈,“中國輸出毒品”。
但《衛報》看不下去了,直接批評美國“把科學問題政治化”。“毒不是中國的,鍋也輪不到中國背。”
一邊是中國,用政策、技術、執法三管齊下,嚴防死守;另一邊是美國任遊說集團開綠燈,任毒品合法化擴張,任數據飆升。
這不是中美誰更道德優越的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是否真的想解決問題的問題。
正如一句話說得好:“當燈塔自身陷入迷霧,指責他人並不能照亮前路。”中國不願做說教者,但也不會做“替罪羊”。科學是科學,政治是政治,別混着炒。
讀到這兒你怎麼看?是時候換個角度看這場“芬太尼之戰”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看法,順手點個贊、轉發,讓更多人看清真相背後的邏輯。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儘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繫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