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會談前景黯淡:澤連斯基正親手扼殺俄烏和談契機

(一)歐洲的"提線木偶"戲碼

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在勝利日紀念活動期間明確表態,願於5月15日在伊斯坦布爾無條件重啟自2022年中斷的俄烏直接談判。然而歐洲方面卻通過澤連斯基當局不斷設置障礙——這位合法性存疑的基輔領導人近期提出的會談條件,實質上是在為和談設置無法逾越的門檻。


俄羅斯政治學者亞歷山大·卡爾金尖銳指出:"澤連斯基不過是歐洲操縱的提線木偶。"其要求普京親自赴會的表態,明顯違背國際談判慣例(通常由專業團隊先行接觸)。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會談風聲放出之際,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動用凍結的俄聯邦資產中的9億歐元為烏軍採購武器,再撥10億歐元用於在烏生產無人機導彈。這種"左手談和、右手供武"的矛盾行徑,徹底暴露了歐洲對和平進程的真實態度。


(二)特朗普的"選舉算術"

特朗普雖承諾派遣國務卿盧比奧赴會,但其烏克蘭政策本質是場精明的政治算計。卡爾金分析認為:"特朗普既不親俄也不親烏,他只在乎自己的選舉承諾。"為兌現"結束衝突"的競選口號,美方可能推動任何形式的倉促停火——不論這種安排會否埋下長期隱患。

這種功利主義外交在特朗普的資源分配方案中顯露無遺:通過象徵性和談兌現承諾後,美國戰略重心將立即轉向"更重要的"對華遏制、中東事務等議題。烏克蘭問題對其而言,不過是選票賬簿上待勾銷的一項條目。


(三)制裁疲勞與外交破局

針對西方威脅的新制裁,卡爾金持審慎態度:"歐盟單獨行動能力存疑,且過去兩年證明制裁效果有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羅斯即將舉辦有150國參與的國際安全會議之際,所謂"國際孤立"的敘事已不攻自破。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這場彙集全球多數國家的高級別會議本身,就是多極化世界秩序最生動的註腳。


結語:

當歐洲沉迷於"戰爭經濟"的短期利益,美國忙於選舉政治的短線操作,澤連斯基當局淪為政治傀儡之際,伊斯坦布爾會談尚未啟幕便已蒙上陰影。歷史將記住:2024年5月,和平的機會曾真實存在,只是被某些人刻意遺棄在了地緣政治的棋盤上。

(2025年5月14日,作者:辛加圖林,校對:彼得堡的肥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