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時,特朗普態度變了:90天後中美沒談攏,關稅將大幅上漲

[浮雲]我真懷疑特朗普是不是在四川學過變臉,世界各國還在清醒中美之間的關係融洽,關稅有的談的時候,特朗普態度突然就變了。

只有90天的時間,如果兩家在更多問題上沒談攏,那“冷靜期”之後就別管特朗普不冷靜了,關稅可能要重回145%。

特朗普真的敢重新提高關稅嗎?這90天里我們要做好怎樣的準備?

拉鋸戰正式打響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2日上午9點,中美經貿高層共同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告雙方達成重要共識,取得實質性進展,而聲明的內容,幾乎遠超了所有人的預期。

關稅數字基本被一鍵重置回了4月2日美國解放日”,但國際形勢已經被攪和得天翻地覆,美國百年積澱出來的國家信用,差點讓特朗普揮霍一空,建國同志堪稱美利堅合眾國歷史第一敗家子。

從4月初開始,美國佬的關稅攻勢一浪高過一浪,對咱中國貨的稅率,一度飆到讓人眼暈的145%!咱也不是軟柿子,反手就是125%的回敬。

這回聯合聲明一出來,兩邊都挺敞亮,大刀闊斧,各自取消了九成還多的已加關稅和反制關稅,這可是實打實的銀子啊,不是嘴上說說,這麼一倒騰,美國對咱的稅率降到了54%,咱對美國的也只有34%。

更關鍵的是,雙方還都按下了24%關稅的“暫停鍵”,有效期不多不少90天,這麼一來,真正掏錢的稅率更低了!

這麼大的手筆,到底是誰更坐不住了?《紐約時報》可沒藏着掖着,早就說過,那高得離譜的“對等關稅”,已經把美國企業和老百姓壓得喘不過氣。

你想啊,多出來的成本,最後不都得攤到咱的日常開銷里?美國股市債市那陣子也是天天坐過山車,白宮那位估計也回過味兒來了,再這麼摩擦下去,純屬引火燒身。

穩住國內經濟,安撫民心,恐怕才是他眼下最要緊的,特朗普自己也說過,跟咱達成協議,能幫美國解決當時的“緊急狀況”,這話里話外的意思,透着那麼一股子不得不低頭的勁兒,咱這邊的回應,一直很穩:談,可以,但必須是共贏,所有成果都得先顧着咱自家的根本利益。

潛台詞就是,節奏我們自己把握,所以啊,這輪關稅跟坐過山車似的往下掉,更像是給後頭更深的戲碼騰地方,先緩和緩和氣氛,兩家的真正心思,哪是這幾個數字能概括的,但特朗普顯然藏着更多的小心思。

桌子底下才是真正的問題

對美國來說,心心念念的,怕還是咱手裡的稀土,這是“工業維生素”,沒有稀土,美國的軍工、半導體這些高科技產業的命根子就懸了,跟現代工業的血液似的。

聯合聲明裡是提了一嘴,說咱會暫停或取消從2025年4月開始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這裡頭就隱隱約約透着點稀土“加碼限制”要鬆動的意思,但這可不代表以前那些出口管控就全撤了,我國在這上頭的火候,拿捏得那叫一個準。

中國在全球稀土加工提純領域佔據絕對優勢,2023年的數據顯示,全球超過九成的稀土產品都在中國精鍊,這意味着,即使美國在烏克蘭開採稀土礦,或者在深海中打撈稀土資源,最終也可能需要將原料運往中國進行深加工。

美國媒體曾評論,稀土是中國在貿易摩擦中最具威懾力的“王牌”之一,在中美會談前後,中國在深圳和長沙相繼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加強出口全鏈條管控的專項行動。

所以美國試圖通過降低關稅來換取中國敞開稀土供應的做法並不現實,高關稅對外貿有影響,但對美國本土供應鏈和市場的衝擊更大,關稅戰期間,美國國內要求取消關稅的呼聲不斷,這足以說明問題。

90天最後通牒,嚇唬誰呢?

至於特朗普甩出來的那個90天期限,更像是談判桌上常見的套路,典型的商人式壓價,美國對其他貿易夥伴也不是沒玩過這招,日本可第一個乖乖坐上談判桌的東京,到今天好像也沒從華盛頓那兒撈到多少實惠。

這種“談不攏就加碼”的戲,咱中國見得多了,早就不新鮮了,想當年2018年,特朗普頭一任期那會兒,聯合聲明發了才倆月就翻臉不認人的事兒,也不是沒幹過,他那反覆無常的性子,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

面對美國的變臉和潛在的威脅,中國之所以能穩如泰山,底氣在於擁有全世界都眼饞的巨大市場,全球供應鏈中,“中國製造”的地位根深蒂固,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被取代的,產業鏈轉移需要大量的時間、資金和技術積累。

中國經濟本身具有強大的韌性,內需潛力不斷釋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應對外部挑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早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對於美國時不時揮舞的關稅大棒,也早已習以為常。

還有一點得拎出來說說,這次的聯合聲明裡,像芯片啊、光刻機啊,還有那筆20%的芬太尼稅這些敏感疙瘩,一個字兒都沒提,這些恐怕才是美國佬留着後手,準備在接下來的談判里討價還價的籌碼。

就說那芬太尼稅,咱外交部早就把話說得很明白了,美國佬這招,完全不顧咱的善意,純屬無理取鬧,真想合作,就該先停了對中國的抹黑和甩鍋,所以取消的那91%的關稅,充其量就是掃清了一些本就不該存在的路障,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頭等着呢。

全球經濟這盤大棋,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經濟都捆得死死的,誰要是想靠着關稅壁壘,硬生生把產業鏈給割裂開,那准得碰一鼻子灰,貿易戰這玩意兒,從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兩敗俱傷的買賣。

特朗普政府指望着用“關稅大棒”把製造業逼回美國,這美夢最終可能只是擾亂了全球市場秩序,到頭來反噬的還是他自己,未來90天的談判桌上,咱中國肯定會繼續堅持原則,既不會因為外頭的咋呼就輕易鬆口,也不會關上尋求互利共贏的大門。

在這盤錯綜複雜的世界棋局裡,只有合作,才是通往長遠繁榮的那條正道,這場大國博弈,最後考驗的,恐怕不光是拳頭硬不硬,更是能不能跳出眼前這點小九九,看得更遠一點的戰略眼光和歷史耐心。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