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阿雄(hùng)來自越南河內市(hà nội)清池縣(thanh trì),過去五年幾乎沒有休息日,每天從黎明到深夜都在跑摩的。
最初他只是利用辦公室工作之餘兼職跑車補貼家用,但隨着房租和育兒壓力不斷增加,他不得不放棄微薄的白領工作,轉為全職摩的司機,平均每天工作14小時,高峰期從早上5點跑到晚上11點。
長期睡眠不足(每天僅睡4-5小時)讓雄的健康亮起紅燈,出現頸肩僵硬、雙手麻木等癥狀。今年4·30假期期間,他在一次長途載客途中因過度疲勞和低血壓險些暈倒。醫院診斷結果顯示:頸椎退化、胃炎、前庭功能障礙和腦供血不足——這些都是久坐不動職業的典型病症。針灸醫院培訓指導中心前副主任吳光海(ngô quảng hải)醫生強調,雄必須減少工作時間,注重營養和康復訓練。
連續長時間駕駛的摩的司機面臨許多健康風險,並且容易疲憊
類似案例是42歲來自嘉林縣(gia lâm)的阿定(Định)。四年來他每天工作18小時(凌晨4點至晚上10點),靠每天3-4罐功能飲料和咖啡提神。長期透支導致他出現心悸、失眠和嚴重胃潰瘍,最近更因高燒眩暈住院,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引發心律失常。
2021年3月河內549名摩的司機調查顯示:22.6%存在疲勞癥狀,22%患有下背痛。《交通與健康雜誌》指出超重、飲酒和長時間駕駛直接增加健康風險。2024年6月曼谷地區研究則發現,由於長期暴露在pm2.5和pm10污染中,摩的司機肺功能指標顯著低於對照組,呼吸道癥狀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風險更高。
2016年2月26日,曼谷一名司機在等乘客時使用手機
中央熱帶病醫院黎文紹(lê văn thiệu)醫生補充,戶外工作還使司機面臨中暑風險——當體溫超過40℃會導致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烈日暴晒還可能引發皮炎、光過敏甚至皮膚癌。而飲食不規律、功能飲料濫用更易導致代謝紊亂和器官損傷。
專家建議:每1-2小時停車活動關節;佩戴防塵口罩和防晒裝備;限制功能飲料攝入;保證充足睡眠;每年1-2次全面體檢,重點關注心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統。從政策層面,應建立強制健康檢查制度,在交通樞紐設立休息區,並為司機提供補貼防護裝備。
吳光海醫生總結:"這些措施不僅能降低職業疾病風險,更能提升服務質量,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