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
5月8日,路透社援引八名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的說法稱,作為俄美就烏克蘭問題談判的一部分,兩國官員討論了由美國進行政治斡旋和資本介入,“幫助”俄羅斯恢復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事宜。
報道說,美方一方面希望藉此鞏固潛在的俄烏和平協議成果,另一方面也意圖以此為機會“摸底”俄氣重返歐洲市場的情況,甚至對此事擁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俄方則否認曾有類似討論。
關於美國具體可能介入的方式,據報道,目前討論的內容包括讓美國投資方入股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天然氣管道、過境烏克蘭的“兄弟”(brotherhood)管道和“聯盟”(soyuz)管道,或是直接入股“北溪”項目股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公司)。
消息人士稱,美國公司還可能充當買家,從俄氣公司處購買天然氣,再轉售至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據悉,這也被視為可以用於緩解歐洲內部有關重新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政治阻力的一種處理方式。
俄烏衝突爆發前,俄羅斯通過6條主要管道向歐洲國家輸氣;截至目前,僅剩“土耳其溪”和“藍溪”2條管道仍在維持運轉 彭博社製圖
至於美國為何可能選擇介入,報道稱,美方有着多方考量。接近俄美談判的消息人士說,美方認為,幫助俄羅斯恢復對歐洲銷售天然氣,有可能有助於鞏固潛在的俄烏和平協議。
另兩名外交消息人士和一名白宮消息人士也不諱言地說,美方參與將使華盛頓受益,因為華盛頓將能更好地了解俄羅斯可能恢復向歐洲輸送多少天然氣,甚至可能獲得一定的“控制權”。
當前,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先鋒集團和資本集團各自持有俄氣公司約1%-2%的股份。就在上周三(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還簽署了一項共同開發能源與礦產資源的協議。路透社稱,該協議並未明確提及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但內容涵蓋了烏克蘭政府擁有的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和基礎設施。
按照其中兩名消息人士的說法,俄氣公司還正考慮同意與德國客戶簽署為期僅24個月的短期合同,並提供大幅折扣。報道稱,俄氣公司傳統上與買家簽署的合同都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俄方則否認了上述報道。據消息人士稱,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和俄羅斯總統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特別代表、俄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曾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中就天然氣問題進行交流。對此,威特科夫的發言人拒絕置評。俄直接投資基金對路透社回復說:“目前沒有這樣的討論。”
不過,不論討論是否屬實,恢復俄羅斯對歐洲輸氣都將面臨諸多障礙。
其中顯而易見的一個,就是“北溪”天然氣管道已於2022年9月遭遇蓄意破壞,四條管道中有三條無限期停用,僅剩一條仍可輸氣。而且在此之前,受多重壓力影響,德國政府一直沒完成對“北溪-2”管道的啟用審核程序。報道提到,過境烏克蘭的部分管道也在衝突中受到損壞。
在法律層面上也很棘手。在俄羅斯暫停對歐洲供氣後,俄氣公司因合同履約問題,陷入了與意大利埃尼集團(eni spa)、法國engie集團等歐洲能源企業的訴訟。
此外,歐盟委員會的態度也將是個變數。歐委會拒絕對上述報道置評,但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5月7日在歐洲議會講話時,表示反對恢復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有些人仍然認為我們應該重新開放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供應。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我們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據介紹,俄對歐天然氣供應僅占歐洲需求的19%,相比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前的40%大幅減少,主要以液化天然氣(lng)和部分經由土耳其的“土耳其溪”管道運輸的天然氣為主。目前仍在採購俄氣的國家包括通過“土耳其溪”管道接氣的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比利時、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則依據長期合同,從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進口lng。
歐委會預計將在今年6月前提出針對俄羅斯的第17輪制裁方案。據悉,布魯塞爾希望在2025年底前禁止新的俄氣交易,並在2027年底前終止現有協議下的進口。該計劃將在下月進行辯論,須獲歐洲議會和歐盟多數成員國批准。
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均反對施加新的制裁,稱這是“嚴重錯誤”,無異於“經濟自殺”。俄方早前曾公開表示,俄羅斯恢復對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前提條件是歐洲解除對俄制裁。
俄總統普京今年3月表示,如果俄美能就能源合作達成一致,俄羅斯“將可以為歐洲提供一條天然氣管道”。他說:“這將使歐洲受益,因為它將獲得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
據“今日俄羅斯”(rt)5月6日報道,歐盟統計局(eurostat)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7月至12月期間,歐洲家庭天然氣價格在經歷2022年能源危機後的短暫回落後首次再次上漲,創下200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4月告訴法國《觀點報》,如果新的管道所有者願意和俄氣公司簽合同,俄方已經“準備好”就天然氣合同進行談判。“如果買家表達出興趣,如果過境路線是通暢的,那麼賣家當然願意討論這一切。沒有人否認或者排除任何可能性。”但他補充,俄方沒在和美國、歐洲進行實質性談判。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