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警察協會數據,2024年上半年,詐騙占刑事案件的比例上升至60%,其中絕大部分是電信網絡詐騙。我市公安機關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保持高壓態勢,持續開展“打、防、管、控、治、宣”等系列行動。
2024年,玉溪警方發起集群戰120起、全鏈條打擊80餘起,破獲電詐案件84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00餘人,為人民群眾挽損2108.2萬元;抓獲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2000餘人,打掉團伙數130餘個;發出各類涉詐預警信息170餘萬條,勸阻止付金額2.04億元,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608萬元,成功阻止7352起電詐案件發生,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以來,我市公安機關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保持高壓態勢,持續開展“打、防、管、控、治、宣”等系列行動,統籌推進打防管控工作,建立健全防範措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大多數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都得到及時偵辦。
但持續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還是將一個冰冷的事實再次被擺回了所有人的面前:詐騙犯罪作案手段不斷翻新,詐騙“劇本”花樣百出,騙局“量身定製”,“包裝”無懈可擊,電詐套路令人防不勝防,營造全民反詐氛圍和斬斷跨境犯罪鏈條永遠在路上。
電詐案件高發
2025年2月17日,玉溪警方微信公眾號按慣例發布上一周全市電信網絡詐騙警情通報。通報顯示,僅2月10日至16日,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發出各類電詐預警信息2萬餘條,勸阻止付244萬餘元。
那麼,騙子是如何騙錢的呢?警方發布了部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大致情形。
案例一
2月16日,易門縣的王某某刷抖音時看到做兼職的直播,便添加了對方微信號了解兼職詳情。對方告知其需要在指定平台內充值做任務,充值的錢和收益提現就能到賬。點擊對方發送的網址下載App後,王某某按照指引在平台內充值。一開始幾筆本金和收益都正常提現,進行大額充值提現時被告知“操作錯誤”,需要繼續做任務才能提現。最終,王某某被騙4.3萬元。
案例二
2月14日,元江縣的張某某在家玩手機時刷到一條投資理財廣告,點擊鏈接下載投資App後,客服聯繫張某某稱,需要轉賬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張某某沒有那麼多錢,對方就讓他在平台內小額充值購買指定股票賺錢。一開始本金和收益都正常到賬,後大額充值提現,平台就顯示關閉,張某某這才意識到被騙,共損失8萬元。
案例三
2月11日,紅塔區的陳某某收到推銷貸款的短信。點擊短信上的鏈接下載貸款App,填寫信息提交後接到客服電話,對方稱陳某某的收款銀行賬號填寫錯誤,導致貸款被凍結,需要繳納解凍費才能解凍。陳某某按照指引轉賬後貸款依舊沒到賬,才意識到被騙,共損失9.3萬元。
記者翻看近期玉溪警方發布的電信網絡詐騙警情通報發現:
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祝林峰介紹,公安部去年6月公布了十大高發電信網絡詐騙類型,分別是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虛假購物服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虛假徵信、冒充領導熟人、冒充公檢法及政府機關、網絡遊戲產品虛假交易、虛假網絡貸款和婚戀交友,占電信網絡詐騙類發案數的88%。
刷單返利類詐騙是發案量最大和造成損失最多的詐騙類型,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的個案損失金額最大,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發案量居第三位。
從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統計數據看,2024年,全市電詐案件被騙金額高達數千萬元,年齡最大的被騙者79歲。老年人已成為電詐案件中的重點受害群體。2024年,全市共發生53起老年人被騙案件,共計損失700餘萬元,其中一位老人被騙金額高達70多萬元。
電信網絡詐騙在中小學生群體中也持續高發。2024年,我市共接到34起未成年人被騙案件,共損失122萬餘元。“我家孩子感冒發燒,請假在家休息,玩了一小會兒爸爸的手機,就被騙子騙走近2萬元。”一名高中生家長痛心疾首地向記者透露。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詐騙犯罪分子為逃避打擊,讓受害人利用物流郵寄黃金、現金等物品轉移資金,全市共接到該類型報案43起,損失528萬元。其中,利用快遞郵寄現金涉及9起292萬元。
騙局“量身定製”
“你可能會說,我精得像猴子,從不佔別人便宜,不會被騙。但從報案者的情況來看,律師、法官、警察、高校教師、醫生、公務員、老闆、財務人員等群體都有被騙的。”2月12日,在一場面對快遞從業人員的防詐宣傳講座上,祝林峰介紹,“電信網絡詐騙與學歷、職業、年齡無關,與認知有關。”從玉溪市接到的報案線索看,大專學歷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被騙總人數的31%。
祝林峰介紹,不法分子利用通信工具、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根據受害人的特點“量身定製”騙局,精心製作“劇本”,“包裝”無懈可擊,每個環節分工精細,套路和“話術”具有很強的迷惑性,稍不留神就中圈套。
在購物旺季,不法分子會仿冒知名電商平台推出“限時搶購”“獨家優惠”等活動,以超低價格售賣熱門電子產品、時尚服飾等,以低價吸引用戶紛紛點擊鏈接;
針對遊戲玩家,不法分子假冒熱門手游官網,宣稱推出限量版遊戲道具免費領取活動,吸引中小學生或其他遊戲玩家;
對關注投資理財的人群,不法分子精準復刻主流金融機構的官方網站,從標誌性的Logo,到網站內容架構,再到網頁加載動態、官方客服熱線都原樣照搬,讓用戶在視覺與聽覺上瞬間產生熟悉感與信任感。
玉溪警方曾偵破過一起投資理財類詐騙的案件,受害人手機上下載的炒股App與官方網站極其相似,就連股票的漲停板都復刻得惟妙惟肖,在“炒股大師”的指點下,投資者小額投入都能賺到錢且能提現,待用戶完全信任“炒股大師”的指點並投入大額資金後,平台就不能提現了。聯繫客服後,往往要讓用戶繼續追加投入才能提現。“幾十萬都進去了,再入幾萬就能提出來了”,因為不甘心,投資者的錢一步步被榨乾。
不法分子往往使用連環詐騙,場景、“話術”很合理,詐騙類型的複合程度也越來越高,令人防不勝防。比如,不法分子會包裝成“高富帥”或者“白富美”與你戀愛,了解你的喜好,在乎你的悲歡,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和陪伴,待戀愛關係確定甚至談及婚事後,對方會誘導你為了美好的未來參與投資理財。然後,在“戀人”的指導下,受害人在虛擬平台註冊投資炒股賬號,最終被騙取錢財,這就是典型的“殺豬盤”騙局。
“中年單身或離異女性‘戀愛腦’多,容易遭遇‘殺豬盤’。而‘殺豬盤’往往又會與虛假投資理財捆綁,直到受害人被榨乾存款,甚至透支信用卡或者貸款。去年,一名單身女性就被假‘兵哥哥’騙走60萬元。”祝林峰介紹,“中老年男同志亦未能倖免,網頁上跳出來的招嫖小廣告會誘導加客服微信、QQ,對方稱充值當會員就有小姐上門服務或者免費裸聊,步步設套,引人上鉤,最終都是為了騙錢。”
“孫子騙爺爺”的案件也在我市出現。祝林峰在針對老年人的一場反詐宣傳講座中透露,在國外留學的孫子給爺爺發信息要錢,為了核實真偽,爺爺還與“孫子”進行視頻通話,但轉賬後的錢最終進了騙子的口袋。原來,不法分子盜取了孫子和爺爺的照片、聲音等信息,通過AI合成後實施了詐騙。“AI合成的影像還是能通過嘴唇、舌頭、牙齒等部位辨認出來,但很多人沒有仔細分辨,導致被騙。”祝林峰遺憾地說。
偵破挽損不易
2024年以來,公安部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保持高壓態勢,持續組織開展“雲劍”“斷卡”“斷流”“拔釘”和打擊緬北涉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系列打擊行動。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廳的統一部署,我市公安機關實行“集約資源研判、集中統一行動、集體協同辦案”,全力提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工作質效和能力水平,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2024年,玉溪警方發起集群戰120起、全鏈條打擊80餘起,破獲電詐案件84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00餘人,為人民群眾挽回損失2108.2萬元,反詐挽損工作成績全省排名第二;抓獲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2000餘人,打掉團伙數130餘個,查獲銀行卡1300餘張、手機卡700餘張、作案手機1300餘部;發出各類涉詐預警信息170餘萬條,勸阻止付金額2.04億元,避免直接經濟損失5608萬元,成功阻止7352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
連續幾年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大多數電詐案件都得到了重視處置。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仍有一批受害人損失巨大,且偵破挽損工作十分不易。
“2025年初,玉溪有7名老年人被騙,最多的損失了62萬元,最少的損失了7000元。”祝林峰介紹,“老人被騙的套路很簡單,刷抖音說某項服務需要關閉,否則會被扣費。自己不會操作,便有客服幫忙,實施屏幕共享後手機被控制,通過手機銀行錢就被轉走了。這些案件要把錢追回來非常難。”
“元江縣一個小孩用父母的手機玩遊戲,被不法分子一次性轉走了40萬元,報案後追回30多萬元。”反詐民警介紹,並不是每起電詐案件都能將錢追回來,有些案件偵破和追損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追來追去最終發現窩點在境外,抓捕不容易。
偵破挽損為何難呢?
據介紹,有些當事人不能提供證據,沒有截圖,沒有聊天記錄,被踢出群,甚至被騙的步驟和環節都講不清楚,證據無法固定。在電詐案件中,各詐騙環節分工明確,以刷單返利為例,有人負責購買或盜竊公民信息,有人負責篩選目標人群,有人負責拉目標人群入群,有人當群主發紅包“養客”,有人專門控制聊天節奏,有人充當“吃瓜群眾”,有人曬單誘惑目標人群,有人專門營造氛圍和製造緊迫感。
警方曾調查過一起刷單返利案件,一個有98個人的群,只有一名受害人,其餘都是不法分子。等受害人參與刷單返利時,有人專門負責做虛假投資網站和App;詐騙成功後,有人專門負責尋找隱蔽的支付方式;轉賬發生後,有團伙為電詐提供非法資金轉移渠道。這些環節里的人大多相互不認識,無法相互指認,且不少環節都以項目的方式“外包”給不同的團伙,他們有一百種銷毀證據的方法。
多名反詐民警一致認為,與事後偵查、追款相比,事前預防,多學習反詐知識,提升反詐能力更加經濟實惠,操作性也更強。
營造全民反詐氛圍
記者了解到,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大多數受害者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支付方式向詐騙犯罪分子轉賬,也有受害人到銀行取現或者購買黃金郵寄。為此,我市公安機關深化警信、警銀協作,加強行業治理,持續健全完善機制,把防詐關口前移,一旦發現有涉詐風險的賬戶異常取款,或者涉詐電話異常通話,各方密切配合、聯動核驗,精準開展預警勸阻,啟動受害人保護性止付等工作機制,實現早勸阻、早止損。
在勸阻過程中,難免也會碰到當事人不理解的情況。比如,玉溪一名受害人攢了多年的錢,買了70多萬元的金條分批運送出去。被警方攔截後追到當事人,當事人根本不相信自己遭遇“殺豬盤”:“怎麼可能是詐騙?我們談戀愛一年多了,每周都有人送鮮花,美團外賣還送來生日蛋糕。”易門縣一名農村婦女,在派出所民警找上門進行面對面勸阻時,仍然不相信自己遭遇刷單返利詐騙,直到民警耐心講解後查看賬戶,才發現虛擬平台上的大額投資已經不能提現。
多名反詐民警一致認為,要降低電信網絡詐騙的發案率,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前移防詐關口,做好防詐宣傳,營造全民反詐氛圍,持續增強每位公民的防詐意識。市民既要主動學習,提升認知和防詐識詐能力,也要學習運用工具。
“試想一下,境外有一伙人組團忽悠你,針對你的喜好、習慣和基本信息制定了不同的‘劇本’,數十次對你進行圍獵,你能識破嗎?因此,全民都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增強防詐意識。” 祝林峰在2月12日的講座上說。
“我銀行卡上的錢存了定期,請問,如果手機銀行被犯罪分子操控,我卡上的定期存款會不會被轉走?”1月10日,在一場針對老年人的反詐宣傳講座上,一名老年人諮詢祝林峰。“如果您與犯罪分子實施了屏幕共享,密碼等信息被泄露了,您卡上的錢是會被轉走的。”祝林峰當場建議,“老年人還是不要開通手機銀行或者網銀,否則,眼睜睜看着自己銀行卡上的錢被轉走卻不知所措。”
在現實案例中,犯罪分子一旦操控了受害人的電腦或者手機,還會安裝軟件,讓受害人的電腦或手機出現黑屏,導致本人無法阻止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上的錢被轉走。在此種緊急情況下,受害人應當第一時間撥打96110報警電話,請求警方實施緊急止付。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王家能介紹,反詐中心有團隊專門進行預警勸阻和止付工作,一旦接到受害人的報警電話,可以快速將受害人銀行卡卡號錄入系統,從而阻止犯罪分子轉走受害人網銀或手機銀行上的錢。當然,整個過程要快,要爭分奪秒與騙子搶時間!
反詐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小區、進車站等活動受到了廣大市民歡迎。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組織開展各類大型宣防活動65次,受眾達20萬餘人次,製作各類反詐宣傳材料20餘萬份、宣傳小視頻43個,網絡推送反詐宣傳作品300餘篇,單位員工被騙數及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43%和40%。
“近期玉溪市發生了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為防止再次發生類似案件,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整理出十個典型案件進行剖析,請大家相互轉發學習,牢記反詐知識,不貪小便宜,不輕易相信陌生人!”2月19日,在一個142人的群里,反詐中心發布了《詐騙分子最怕你點開的文檔》。消息發布後,多個單位反詐志願者積極在單位群轉發。
記者了解到,經過強有力的措施,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中,玉溪市連續三年持續保持“兩降兩升”勢頭,“兩升”即破案數、打處數同比上升;“兩降”即發案、案損同比下降。玉溪市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表示,將做強專業警種、抓好數據賦能,加快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積極構建群防群治反詐防線,有力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短 評
警惕詐騙新手法 不做電詐“工具人”
據玉溪警方介紹,當前,電詐分子大肆收購、獲取“兩卡”和個人信息,發展“跑分”洗錢、推廣引流等網絡黑灰產,利用多種手段利誘矇騙群眾成為電詐“工具人”。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實則藏着見不得人的勾當。對市民而言,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詐騙新手法,不做電詐“工具人”。
電詐“工具人”是對幫助電詐團伙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相關人員的統稱。玉溪警方梳理出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兩類“工具人”:一是為不法分子提供或收購電話卡、銀行卡、第三方支付賬戶,用於騙取被害人資金、轉移贓款;二是提供通信轉接服務,方便境外電詐分子遠程操控境內手機、插卡設備撥打詐騙電話。
從警方的調查數據看,“工具人”群體中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三低”人員佔比較高,甚至還有在校學生,且這些“工具人”中近九成沒有犯罪前科。值得警惕的是,早在2023年,最高檢就向媒體披露,涉電詐犯罪開始向未成年人群體滲透,在校及剛畢業學生逐漸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拉攏吸收的對象,未成年人涉罪人數同比上升68%。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據玉溪警方披露,在我市出現的提供電話卡、銀行卡和通信設備幫助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案件,均得到有力偵破。2024年,全市公安機關共抓獲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2000餘人,打掉涉詐團伙130餘個,查獲銀行卡1300餘張、手機卡700餘張、作案手機1300餘部,一批構成幫信罪的涉詐人員被繩之以法。
儘管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轉錢。只要公民擦亮眼睛,做自己的第一責任人,不出租、出借銀行卡和電話卡,妥善管理好自己名下的手機、電話卡和銀行卡,積極發揮更多正向作用,犯罪分子一定會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來源:澄江警方
責任編輯:吳沅錦